毛乌素沙地中几种植物水分特性的研究

被引:10
作者
郑元润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3] 不详
关键词
蒸腾; 水分生理生态; 毛乌素沙地;
D O I
10.13866/j.azr.1998.02.004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LI-1600稳态气孔计研究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毛乌素沙地恢复重建生态系统中几种主要植物的蒸腾作用及产量比较。结果表明:羊柴平茬处理后,生长旺盛,蒸腾速率加快,产量明显提高;日本大粒荞麦可利用较深层地下水分,维持旺盛的生长活动,产量较高;甜高梁水分消耗虽较多德玉米大,但其生物产量及广泛的用途决定它应得到较大发展;新疆杨早晨到中午蒸腾作用较强,中午前后气孔阻力增大,蒸腾作用较弱,干物质积累大于消耗,因而比当地杂交杨生长迅速,且仍具有耐干旱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植物剪枝蒸腾速率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J].
郭柯 ;
董学军 ;
赵雨星 ;
刘志茂 .
Acta Botanica Sinica, 1996, (08) :661-665
[2]   毛乌素沙地的生态背景及其草地建设的原则与优化模式 [J].
张新时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4, (01) :1-16
[3]  
毛乌素沙地开发整治研究中心研究文集[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王家祥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