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黔南独山数条剖面的追踪、对比 ,从岩石和生物组合特征等方面分析和研究了石炭系的副层序、沉积体系域及层序关键面和层序。副层序反映了向上变浅的过程。在滨浅海沉积过程中 ,地表暴露是副层序的顶界面标志之一 ,但不足为层序界面的标志。独山地区 ,从汤粑沟组至马平组共识别出 30个层序、 171个副层序 ,其中从泥盆系Cystophrentis 石炭系Pseu douralinia间隔带中的最大海泛面至马平组Pseudoschwagerina首现之下的石炭系可识别出 2 6个层序 ,15 6个副层序。与北美大陆相对比 ,独山地区下石炭统的层序仅在相当Homceras带的德坞阶上部少一个层序 ,这与下、上石炭统之间明显的沉积间断相关 ;继承岩关期末海退的大塘期早期的第一个层序界面 ,即祥摆组第一层煤 ,可与杜内阶 /维宪阶之间的层序界面相对比。独山上石炭统的副层序大体与北美大陆上石炭统的层序大体相当 ,仅在达拉阶 /马平阶的沉积间断面之上少 1个 ,之下少 17个。石炭纪冈瓦纳冰期冰盖面积和体积的增大 ,可能反映到滨浅海沉积相的层序和副层序的缺失程度的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