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事故多发深层次原因的探讨

被引:8
作者
巫志鹏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国家石化项目风险评估技术中心
关键词
安全; 事故; 系统安全分析; 钢铁企业; 危险;
D O 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07.08.015
中图分类号
X938 [];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笔者采用冶金物理化学、炼铁学、炼钢学方法结合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现场调查、分析了钢铁企业的生产、安全现状;认为我国炼钢、炼铁企业,从规模、冶炼及连铸过程机理、防护层次等方面看,固有危险性高,且不次于化工行业。钢铁企业本身固有危险性大,生产、设备事故易导致安全事故,防护层次少,生产管理中过于依赖技术骨干的经验,一些企业安全设计存在某些问题,以及管理上的问题,都是钢铁企业事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30+1 +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日本安全生产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高建明 ;
魏利军 ;
吴宗之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03) :105-111+176
[2]   关于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修订的探讨 [J].
王喜奎 ;
吴宗之 ;
孙猛 ;
魏利军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01) :162-166+178
[3]  
AQ 2001-2004. 炼钢安全规程[S]. 2004
[4]  
AQ 2002-2004. 炼铁安全规程[S]. 2004
[5]  
职业卫生与安全百科全书[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JeanneMagerStellman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