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BOD与COD的监测方法与相互关系探讨及其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14
作者
金兴良
刘丽
赵英
周凯
荆淼
庄峙厦
王小如
机构
[1]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深圳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广东深圳,广东深圳,福建厦门,广东深圳,山东青岛,福建厦门,福建厦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
关键词
溶解氧; 化学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 相互关系; 海洋监测;
D O I
10.13984/j.cnki.cn37-1141.2005.01.008
中图分类号
X834 [海洋监测];
学科分类号
0804 ; 082803 ;
摘要
本文简要综述了DO,BOD和COD的监测方法,指出集三者功能于一体的光纤传感器方法作为其新的发展方向。着重论述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实例证明这种相互关系依然存在于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有望通过集三者功能于一体的现场监测仪器来研究所存在的相互关系,建立起有机污染预防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基于氧猝灭的有机改性溶胶-凝胶微生物传感器测定BOD的研究 [J].
戴媛静 ;
钟振明 ;
陈曦 ;
王小如 ;
KWOKYIN WONG .
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5) :683-688
[2]   BOD-DO耦合人工神经网络水质模拟的研究 [J].
郭劲松 ;
霍国友 ;
龙腾锐 .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02) :140-143
[3]   BOD5与COD的理论相关及其应用 [J].
廖清州 ;
宁艳 .
广西化工, 2000, (04) :48-49+55
[4]   河流BOD一级和二级衰减反应下氧垂公式的讨论 [J].
王聪亮 ;
胡龙兴 .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329-332
[5]   浅论COD与BOD5相关关系模式的建立 [J].
宋在兰 .
四川环境, 2000, (02) :53-55+57
[6]   新型氧化锆微量氧分析仪 [J].
向蓝翔 ;
张仲生 .
传感器技术, 1997, (06) :46-47
[7]   化学需氧量(COD)测定法的现状及最新进展 [J].
杨先锋 ;
但德忠 .
重庆环境科学, 1997, (04) :57-61
[8]   一种利用离子交换膜研制的电化学氧传感器 [J].
王玉江 ;
董峰 ;
吕翔宇 ;
薛祚霖 ;
陆天虹 .
分析化学, 1997, (01) :10-14
[9]   曝气池中DO分布及COD变化规律的探讨 [J].
王德安 .
化工环保, 1996, (01) :53-54
[10]   RY-3溶氧仪测试结果分析 [J].
滕怀德 ;
龚德俊 ;
李维森 ;
徐永平 .
海洋科学, 1995, (05) :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