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关系

被引:34
作者
王泽宇
卢函
孙才志
机构
[1]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海洋资源开发; 评价指标体系; 海洋经济增长; VAR模型;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7.11.015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P74 [海洋资源与开发];
学科分类号
0824 ;
摘要
从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四个方面构建海洋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相对隶属度模型对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进行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引入VAR模型探究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关系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14年,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呈整体明显上升趋势。广东、山东两省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水平最高;浙江、福建、辽宁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较高;天津、海南、江苏、河北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较低;上海、广西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水平低。(2)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相关性,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资源开发的响应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天津、辽宁、浙江、山东、广西和海南属于波动型响应,河北、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属于平滑型响应。(3)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关系的总体空间分布,以山东、广东响应低值中心为两极,响应程度向南北方向递增,两者关系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表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4)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关系的不同类型在空间上呈部分连片集中,各类型交替不连续分布的特征,广东、山东、福建和天津脉冲响应程度介于0.001~0.041之间,属于弱响应;河北、辽宁、浙江脉冲响应程度介于0.042~0.075之间,属于较弱响应;上海、江苏脉冲响应程度介于0.076~0.150之间,属于较强响应;广西、海南脉冲响应程度介于0.151~0.340之间,属于强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区域海洋经济对国家海洋战略的响应测度 [J].
王泽宇 ;
张震 ;
韩增林 ;
孙才志 ;
林迎瑞 .
资源科学, 2016, 38 (10) :1832-1845
[2]   基于混频MF-VAR模型的中国海洋经济增长研究 [J].
殷克东 ;
金雪 ;
李雪梅 ;
王凤娇 .
资源科学, 2016, 38 (10) :1821-1831
[3]   环渤海地区海洋资源承载力与海洋经济发展潜力耦合关系研究 [J].
王萌 ;
狄乾斌 .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6, 33 (01) :33-39
[4]   集约用海对海洋资源影响的评价方法 [J].
李志伟 ;
崔力拓 .
生态学报, 2015, 35 (16) :5458-5466
[5]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水平评价 [J].
王泽宇 ;
郭萌雨 ;
孙才志 ;
李博 .
资源科学, 2015, 37 (03) :534-545
[6]   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及用水变化的时空耦合关系 [J].
鲍超 .
地理学报, 2014, 69 (12) :1799-1809
[7]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的时空差异研究 [J].
狄乾斌 ;
刘欣欣 ;
王萌 .
经济地理, 2014, 34 (10) :98-103
[8]   辽宁省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的空间特征及耦合关系 [J].
关伟 ;
许淑婷 .
地理学报, 2014, 69 (04) :520-530
[9]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省际格局(英文) [J].
陈明星 ;
黄永斌 ;
唐志鹏 ;
陆大道 ;
刘慧 ;
马丽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4, 24 (01) :33-45
[10]   环渤海地区海洋资源、环境阻尼效应测度及空间差异 [J].
孙才志 ;
李欣 .
经济地理, 2013, 33 (12) :16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