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中游绿洲防护林的防护效应分析

被引:17
作者
何志斌
赵文智
屈连宝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临泽内陆河流域综合研究站
[2]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水电局
关键词
黑河中游; 绿洲; 防护林;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5.0214
中图分类号
S727.2 [防护林];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沿绿洲至荒漠戈壁和绿洲至流动沙丘的防护林体系分别选择一条观测样线 ,每条样线分不同防护区布设 4个观测点同步观测风速和输沙率。 2年的观测数据表明 ,绿洲至荒漠戈壁的前缘阻沙林带能明显降低风速 ,是维护绿洲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但在树种选择上不仅要考虑防护效果 ,而且要考虑树木的速生性和耐旱性 ,本文认为杨树和柽柳的组合较为理想。而固沙区具有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作用 ,该区乔、灌木配置较少 ,风速没有明显降低。对绿洲至流动沙丘的防护林体系来说 ,在相同的风速条件下 ,输沙率随地表覆盖度降低而显著增加 ,因此 ,增加地表覆盖度是降低输沙率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沙漠和沙地的资源优势与农业发展 [J].
肖洪浪,李福兴,龚家栋,赵雪,屈建军 .
中国沙漠, 1999, (03) :2-8
[2]   塔里木沙漠公路灌木固沙带的防护效应 [J].
何兴东 ;
赵爱国 ;
段争虎 ;
董治宝 ;
李志刚 ;
陈珩 .
生态学杂志, 2002, (04) :26-30
[3]   鄂西三峡库区防护林林分质量综合评价 [J].
刘学全 ;
唐万鹏 ;
汤景明 ;
张家来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7) :911-914
[4]  
护田林带和小气候[M]. 科学出版社 , (苏)玛恰金(Г.И.Матякин), 1956
[5]  
农田防护林学[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曹新孙 主编, 1983
[7]   京通铁路两侧防护体系的建立及其生态效益的研究——以奈曼地段为例 [J].
王康富 ;
蒋瑾 ;
张维静 .
中国沙漠, 1989, (03) :4-15
[8]   樟子松固沙林动力效应的研究 [J].
邢兆凯 ;
刘亚平 .
生态学杂志, 1990, (06) :33-37
[9]   人工樟子松-差不嗄蒿植被及其固沙作用 [J].
李进 .
生态学杂志, 1992, (03) :19-23+29
[10]   里骆林区常绿阔叶林和人工杉木林气候水文效应 [J].
黄承标,文受春 .
生态学杂志, 1993, (03)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