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研究

被引:30
作者
石新
王兴志
张帆
李耀刚
杨跃明
朱永刚
机构
[1] 西南石油学院
[2]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
关键词
栖霞组; 白云岩; 储集层; 川西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川西北地区栖霞组野外及钻井岩心的宏观、微观及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物性资料,研究了该套地层中白云岩储集层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归纳并总结了这类储层的分布规律及形成与演化过程。认为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以细晶白云岩、中粗晶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孔、洞为主,裂缝除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起到了连通孔隙的作用;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以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孔隙型为主。这类储集岩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到沉积和成岩作用的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6+4 +4-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四川盆地东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飞仙关期礁、滩特征与海平面变化 [J].
王兴志 ;
张帆 ;
马青 ;
杨满平 ;
王一刚 ;
文应初 ;
杨雨 ;
张静 .
沉积学报, 2002, (02) :249-254
[2]   资阳地区灯影组层状白云岩储集层研究 [J].
王兴志 ;
侯方浩 ;
刘仲宣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2) :37-40+99
[3]  
石油天然气储层地质学.[M].方少仙;侯方浩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
[4]  
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M].强子同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
[5]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郭正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6]  
储集层与油气分布.[M].陈永武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7]  
碳酸盐岩孔隙地质学.[M].[美]小穆尔(Moore;C·H·) 著;李汉瑜 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