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配制海水进行中华绒螯蟹人工繁殖的试验

被引:34
作者
赵乃刚
机构
[1] 安徽省水产局
关键词
幼体发育; 人工海水; 中华绒螯蟹; 河蟹; 总盐度; 人工繁殖; 繁殖方法; 水温变化; 中华绒鳌蟹; 亲蟹; 溞状幼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报道了用人工配制的海水繁殖中华绒螯蟹的试验。介绍了人工配制海水的总盐度、各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水温、溶氧量、饵料等,对中华绒螯蟹交配、产卵、孵化、溞状幼体的发育的影响。 据试验,总盐度在10‰到17‰对中华绒螯蟹的促产是比较适宜的。其中钙的含量在144mg/L至335mg/L之间时,都有可能将溞状幼体育成大眼幼体,而且在此幅度内随着含量的提高育成率也有提高的趋势。镁的含量以461 mg/L到935 mg/L之间比较适宜。钾的适宜含量约在200 mg/L到400 mg/L之间。铁的适宜含量是0.02mg/L到0.05mg/L。铜的需要量似乎极微,即使缺无也无明显影响。 水温变化对蟹卵的孵化及溞状幼体的发育有影响。中华绒螯蟹产卵时的适宜温度在14℃以上,蟹卵在21.1~26.9℃条件下,约需13-27天孵化,溞状幼体的发育的适温似乎比孵化时的适温要稍稍高些。 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对缺氧的忍受度远较鱼类低,当溶氧量在2mg/L时引起溞状幼体大量死亡,下降至1.4mg/L可引起立即死亡。溞状幼体正常发育所需的溶氧量在4mg/L以上。 盐水丰年虫的无节幼体是培育中华绒螯蟹的溞状幼体理想的饵料。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的幼体发育
    梁象秋
    严生良
    郑德崇
    郭大德
    [J]. 动物学报, 1974, (01) : 61 - 75
  • [2] 我国的虾蟹.[M].沈嘉瑞;刘瑞玉著;.科学普及出版社.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