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受贿犯罪终身监禁制度的立法商榷

被引:33
作者
王志祥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终身监禁; 报应刑; 预防刑; 死刑替代措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对被判处死缓的特重大贪污、受贿犯增设了不得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但是,终身监禁不具备刑罚的正当理由即报应的正义性与预防犯罪的合目的性。对被判处死缓的特重大贪污、受贿犯增设不得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不符合报应刑所追求的罪刑均衡,也不符合我国1997年《刑法》第5条规定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以终身监禁制度作为死刑替代措施是不妥当的。不得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不应适用于被判处死缓的特重大贪污、受贿犯。对被判处死缓的特重大贪污、受贿犯增设不得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会导致死刑执行方式间的衔接不合理。立法者应坚持立法的科学化,客观、理性地对待民众对贪污、受贿犯罪的报应情感,在听取民意的同时,以立法引导民意。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慎用死刑刑事政策的落实,应以刑法的基本原则为限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4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终身监禁”并不等于在监狱中度余生.[N]..法制日报.2008,
  • [2] 责任刑与预防刑.[M].张明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 [3] 德国刑法学.[M].希尔根多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 [4] 《刑法修正案(九)》最新问答.[M].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法律出版社.2015,
  • [5] 死刑民意研究.[M].袁彬;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6] 监狱学导论.[M].吴宗宪; 著.法律出版社.2012,
  • [7] 俄罗斯联邦刑法典.[M].黄道秀; 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 [8] 死刑司法控制论及其替代措施.[M].赵秉志; 著.法律出版社.2008,
  • [9] 论犯罪与刑罚.[M].(意)贝卡里亚(Beccaria;Cesare)著;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 [10] 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德)康德(Kant)著;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