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133例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50
作者
罗和春
沈渔邨
贾云奎
候沂
陈光
张艾琳
舒良
何瑜
周东丰
牛宗新
刘铁峰
于江
李文通
周正保
杨坤英
臧明仁
包淑卿
张家兴
董群惠
谢治椽
张国忠
周红
张士忠
曹幸馀
姜兴邦
机构
[1] 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唐山开滦煤矿精神病院,天津精神病防治院,天津精神病防治院,山东省精神病院,山东省精神病院,山西省精神病院,西安市精神病防治院,西安市精神病防治院,吉林省精神病院,吉林省精神病院,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沈阳市精神病防治院
关键词
抑郁症患者; 疗效; 电针组; 对照组; 阿米替林; 电针治疗; 临床疗效观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33例抑郁症患者接受电针百会、印堂穴治疗,与常用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治疗的108例进行双盲法对照。结果:按 Hamilton 抑郁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均分数变化的比较,电针组与对照组一样,治疗后均分数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间治疗后均分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按中国传统评定疗效标准,电针组与阿米替林组显效率分别为75.2%与66.7%,经 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电针组对焦虑躯体化症候群与认知障碍症候群及反应性抑郁症疗效,比阿米替林组好,且副作用少、适应症广。生化与电生理检查结果表明,两组治疗机理可能有所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0+68 +6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电针治疗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状态)疗效观察
    罗和春
    贾云奎
    詹丽
    汪斌
    [J]. 中国针灸, 1984, (01) : 1 - 4
  • [2] 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手册.[M].沈渔村;王昌华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 [3] 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抑郁障碍.[M].世界卫生组织编;王祖新译;.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