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应用苯巴比妥预防低体重儿脑室内出血5年总结

被引:10
作者
陈惠金
Diefrich W. Roloff
机构
[1] 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2] 美国密西根大学医院儿科
[3] MP
关键词
苯巴比妥; 早产儿; 发生率; 抗惊厥药; IVH; 脑室内出血; 常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新生儿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2 ;
摘要
自1981年Donn等首次报道应用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以来,该院对出生体重≤1800g的早产儿应用苯巴比妥成为常规。这些早产儿在生后6小时内接受20mg/kg的负荷量,24小时后子维持量5mg/kg·d共4~5天。为评价该药的实际预防成效,本文复习了该院1985~1989年内所有早产儿的病史。5年内总的IVH发生率为27.5%(168/612例),其中严重IVH占39.9%(69/168例),而在23例因疏忽而未用苯巴比妥的早产儿中,其发生率分别为39.1%和55.6%。给予负荷量的平均时间为生后4.3小时。在生后4小时内给予负荷量,其IVH发生率明显降低(25.9% vs.32.8%)。外院出生的患儿IVH发生率明显高于本院患儿(45.3% vs.23.0%)。本文结果再次证实Donn等研究,即苯巴比妥能够降低IVH发生率及IVH的严重度。但该药并不是唯一减少IVH发生的手段,临床早期及时谨慎地处理,尤其是维持血压及血气值的稳定,保证合适的脑灌注,对于降低IVH起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80 / 181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高危因素分析 [J].
陈惠金 .
临床儿科杂志, 1992, (02) :97-100
[2]  
Donn SM,et al. Lancet .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