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大沟流域自然封育灌丛群落特征

被引:5
作者
张炜银
陶建平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植被恢复; 灌丛群落;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种类组成;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07.04.019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岷江上游大沟流域,以受干扰而退化,经封育后自然恢复至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恢复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在1 hm2的灌丛群落样地中,共调查到木本和草本植物43科,88个属,135种,其中:草本21科44属49种、木本34科47属86种。木本物种数和个体密度都随着基径级、高度级而递减;不同高度级和不同基径级的个体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恢复后的灌丛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岷江上游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其外貌虽然呈现灌丛状,但其组成成分却相当丰富,其中本研究区域的顶级乔木树种如辽东栎等已在群落中出现并占有较大的优势。对于该区的退化群落而言,封育为一种有效的植被恢复和物种多样性保育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515 / 5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浙西北天然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J].
周本智 ;
傅懋毅 ;
李正才 ;
谢锦忠 ;
Manuel Ruiz Perez ;
Brian Belcher ;
杨校生 ;
吴明 .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04) :406-411
[2]   天山云杉林林冠干扰前后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J].
刘云 ;
侯世全 ;
李明辉 ;
潘存德 .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04) :430-435
[3]   人类干扰对安庆沿江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J].
崔丽娟 ;
张曼胤 .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04) :441-445
[4]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 [J].
吴征镒 ;
周浙昆 ;
李德铢 ;
彭华 ;
孙航 .
云南植物研究, 2003, (03) :245-257
[5]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群落结构及树种多样性特征的研究 [J].
臧润国 ;
杨彦承 ;
蒋有绪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3) :270-275
[6]   退化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物种组成在人为干扰梯度上的响应 [J].
包维楷 ;
陈庆恒 ;
刘照光 .
云南植物研究, 2000, (03) :307-316
[7]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驱动植被退化的人为干扰体研究 [J].
包维楷 ;
刘照光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9, (03) :2-8
[8]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退化生态系统 [J].
赵平 ;
彭少麟 ;
张经炜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8, (03) :179-186
[9]   坡地清带造林技术评价研究 [J].
包维楷 ;
乔永康 ;
钱能斌 .
生态农业研究, 1998, (02) :46-49
[10]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对策 [J].
包维楷,陈庆恒,刘照光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5, (03) :277-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