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的赤潮问题

被引:52
作者
梁松
钱宏林
齐雨藻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广东广州
[2] 暨南大学水生态研究所!广东广州
关键词
赤潮; 区域特征; 海洋学分型; 历史回顾; 中国沿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统计了中国沿海 1972~ 1998年的赤潮事件 360起 (香港、台湾省未统计在内 ) ,系统介绍了中国赤潮研究概况和研究机构与组织。对中国沿海的赤潮进行分海区分析。根据海洋学特征 ,中国赤潮可分为 :近岸型 (河口和内湾型 )、外海型 (外洋型 )、外来型 (外源型 )、养殖区型赤潮。根据中国近十多年来发生赤潮的现状 ,可归纳为 4个特点 :①频率增高 ;②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和危害增大 ;③新记录和有毒种类增多 ;④“双相型”赤潮有上升趋势、类型多样等。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嵊泗列岛养殖区的赤潮麻痹性贝毒检测 [J].
欧阳怡然 ;
陈逸华 ;
于波 .
海洋环境科学, 1993, (01) :42-45
[2]  
广东海洋经济[M].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编, 1998
[3]  
大鹏湾环境与赤潮的研究[M]. 海洋出版社 ,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等主编, 1996
[4]  
南海甲藻[M]. 科学出版社 , 林永水,周近明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