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地区上震旦统稳定同位素异常及地层意义

被引:22
作者
王伟
松本良
王海峰
大出茂
狩野獐宏
穆西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东京大学行星地球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琉球大学海洋科学系,广岛大学地球行星系统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东京大学行星地球科学系,-,东京,日本,-,东京,日本,南京,-,冲绳,日本,-,广岛,日本,南京
关键词
碳同位素; 锶同位素; 上震旦统; 后Marinoan冰期; 三峡地区; 长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三峡地区广泛发育的上震旦统 ,及下伏的南沱组和古城组冰碛层 ,有良好的生物地层控制及全球对比意义。新秭归城附近的雾河剖面 ,自南沱组顶部到水井沱组下部出露有利于化学地层学研究的一系列碳酸盐岩沉积。对这一剖面的碳、氧、锶同位素研究发现 :1)碳、锶和氧同位素在陡山沱组顶部到灯影组底部存在明显异常 ;2 )碳同位素在寒武系 -前寒武系界线附近有负异常 ;3 )碳同位素和锶同位素在剖面上的演化具有全球对比意义 ;4)陡山沱组顶部到灯影组底部的碳、锶同位素异常 ,与可能存在末远古纪的冰期 ,即所谓的“后 Marinoan冰期”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82 / 38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长江三峡地区生物地层学.[M].赵自强等编著;.地质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