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研究路径的四重哲学维度

被引:19
作者
王治东
机构
[1]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研究路径; 本体论; 认识论; 方法论; 价值论;
D O 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19.09.006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B01 [哲学基本问题];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1 ; 0101 ;
摘要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特殊的技术形式,应该是哲学研究的最新科技对象。从哲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四个维度对人工智能进行系统的整体性的研究,是哲学学科的话语空间。从本体论研究路径来说,人工智能既是人工技术物,又具有认知科学要素。作为认知科学路径的本体论,是通过把世界分解为与上下文环境无关的数据或原子事实作为可计算的依据而实现的。而作为技术物路径的本体论,它体现为具有技术的集成性、智能的类人性和发展的悖论性特征。从认识论研究路径来说,由于人工智能是人工创造的产物,因而它具有自然性与人工性的双重特征,所以既要基于自然规律又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去认识和把握人工智能。从方法论研究路径来说,人工智能实际上就是依赖各种算法而实现其对人的模拟和超越。从价值论研究路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具有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可衡量的价值形式,在人—物、人—机、人—智能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上表现出高度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恰恰给从价值论角度的研究留下了巨大的研讨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人工智能对“人”的警示——从“机器人第四定律”谈起 [J].
李德顺 .
东南学术, 2018, (05) :67-74+247
[2]   人工智能发展的资本逻辑及其规制——兼评《人类简史》与《未来简史》 [J].
董志芯 ;
杨俊 .
经济学家, 2018, (08) :20-26
[3]   机器学习的哲学认识论:认识主体、认识深化与逻辑推理 [J].
徐祥运 ;
唐国尧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8, 35 (03) :95-99
[4]   人工智能与广义心学——深度学习和本心的时间含义刍议 [J].
张祥龙 .
哲学动态, 2018, (04) :13-22
[5]   人工智能研究的范式转换及其发展前景 [J].
成素梅 .
哲学动态, 2017, (12) :15-21
[6]   监管人工智能系统:风险、挑战、能力和策略 [J].
马修U谢勒 ;
曹建峰 ;
李金磊 .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7, (03) :45-71
[7]   元哲学视角下“人工自然哲学”探究 [J].
王治东 ;
林德宏 .
江海学刊, 2015, (03) :53-58
[8]   延展认知与延展心灵论辨析 [J].
刘晓力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1) :48-57+222
[9]   美梦还是噩梦(下)——关于“人工智能”的哲学遐想 [J].
杨熙龄 .
国外社会科学, 1987, (06) :3-9
[10]  
技术哲学讲演录.[M].吴国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