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功能分类模式及其实现途径

被引:5
作者
任保平
邓文峰
机构
[1]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功能分类发展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西部地区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初始条件是区域内部发展差异大、生态环境脆弱、双层刚性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滞后。西部地区实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不可能建立统一的模式,可以依据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思想,实施功能分类发展模式,西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三类:实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不可能建立统一的模式,可以依据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思想,实施功能分类发展模式,依据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思路,西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模式可以分为四类:都市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模式、资源富集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模式、农业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模式、生态脆弱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模式,不同模式应该采取不同的思路和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49 / 15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西部开发与主体功能区建设如何形成良性互动——对陕西、甘肃几个城市的调研与思考 [J].
卢中原 ;
陈昌盛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10) :5-11
[2]   关于西部地区生态移民的安置条件和能力分析附视频 [J].
常艳 .
开发研究, 2008, (01) :112-115
[4]   加速转型期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重建 [J].
刘俊杰 .
生态经济, 2005, (09) :95-98
[5]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M].任保平; 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6]  
中国西部城乡关系概论.[M].聂华林;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7]  
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M].刘志文等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8]  
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分布及其综合整治.[M].赵跃龙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