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电刺激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31
作者
林子玲 [1 ]
陈玲 [1 ]
燕铁斌 [2 ]
黄裕桂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康复医学科
[2]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
关键词
脑卒中; 功能性电刺激; 上肢; 随机对照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37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FES组(n=19)和对照组(n=18)。2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不给任何电刺激,FES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一组电极放在患侧前臂背侧远端1/3与1/2处,一组电极放在三角肌中部与冈上肌中部;刺激参数为频率30Hz,脉宽300μs,通电/断电比5s/5s,波升/波降1s/1s,强度0—90mA,并随患者感觉而定。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共3周(15次)。入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接受以下量表评定: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上肢部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肩部肌群肌力(MMT)。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治疗后第1个月、3个月2组在MMT、FMA、MBI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2组在FMA、MB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MMT差异有近似显著性意义(P=0.052)。结论:FES可以改善初发早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可以持续6个月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5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神经电生理手段在研究低频电刺激对脑可塑性影响中的应用 [J].
燕铁斌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 24 (09) :771-772
[2]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J].
刘慧华 ;
燕铁斌 ;
刘非 ;
陈月桂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 24 (09) :793-796
[3]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和缺血半影区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的影响 [J].
金冬梅 ;
庄志强 ;
燕铁斌 ;
向云 ;
彭源 ;
郑修元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 24 (06) :505-508+480
[4]   功能性电刺激及其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J].
游国清 ;
燕铁斌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7, (02) :142-144
[5]  
实用瘫痪康复.[M].燕铁斌;窦祖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6]   The development of a clinical practice stroke guideline for physiotherapists in The Netherland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vailable evidence [J].
van Peppen, R. P. S. ;
Hendriks, H. J. M. ;
van Meeteren, N. L. U. ;
Helders, P. J. M. ;
Kwakkel, G. .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2007, 29 (10) :76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