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用于分离稀土的螯合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Ⅰ)
被引:5
作者
:
陆耘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
陆耘
林伟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
林伟平
姚坤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
姚坤辉
杨智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
杨智贞
曾汉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
曾汉民
机构
:
[1]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
[2]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 广州
[3]
广州
来源
:
离子交换与吸附
|
1993年
/ 04期
关键词
:
吸附量;
PP;
PGMA;
反应性纤维;
初始浓度;
离子交换与吸附;
增重率;
接枝率;
纤维吸附;
稀土离子;
反应;
D O I
:
10.16026/j.cnki.iea.1993.04.010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用反应性纤维PP(PVA,PA6)—g—PGMA与二乙氧基亚膦酸钠反应可制得含二乙氧基亚膦酸酯的螯合纤维。研究表明,反应性纤维以接枝率1200%的PP—g—PGMA较好,在140℃下和NaPO(OEt)2反应12小时,增重率可达74%。螯合纤维PP—g—PGMA—PO(OEt)2对稀土离子的吸附量差异较大,其顺序为Ho3+>Yb3+>Nd3+>Tb3+>Sm3+>Dy3+>La3+>Eu3+;而且对稀土的吸附较快。被吸附离子初始浓度越大或吸附时温度越高,则螯合纤维的吸附量亦越大。
引用
收藏
页码:341 / 347
页数:7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