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水稻生产方式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21
作者
梁龙
陈源泉
高旺盛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循环农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水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0.3 [环境影响评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湖南水稻生产体系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两种水稻生产方式进行生命周期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两种生产管理措施下潜在环境影响较大的均是富营养化、水体毒素、土壤毒素和环境酸化,其中传统生产方式下4项潜在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1.606、0.868、0.309和0.262,推荐生产方式下各项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下降至1.277、0.489、0.260和0.211。经加权评估后,两种模式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综合指数分别为0.3634和0.2676。潜在富营养化主要来自于作物种植阶段农田NH3挥发和NO3-N淋失;水体毒素和土壤毒素主要来自农药使用;环境酸化主要来自施氮导致的NH3挥发和农用化学品生产中排放的SOx。水稻生产的管理方式需要在推荐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做重大改进,实施清洁生产方式,减少氮肥、农药的使用量,是控制水稻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1992 / 199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太湖地区稻季的氮素径流损失研究 [J].
田玉华 ;
尹斌 ;
贺发云 ;
张启明 ;
朱兆良 .
土壤学报, 2007, (06) :1070-1075
[2]   华北平原冬小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J].
王明新 ;
包永红 ;
吴文良 ;
刘文娜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5) :1127-1132
[3]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平衡和稻米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J].
孔文杰 ;
倪吾钟 .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05) :517-523
[4]   施用有机肥对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稻田磷素径流损失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J].
纪雄辉 ;
郑圣先 ;
刘强 ;
鲁艳红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283-287
[5]   水稻田中氮肥损失研究进展 [J].
尹娟 ;
费良军 ;
田军仓 ;
王艳芳 ;
韩丙芳 ;
张学科 ;
勉韶平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6) :189-191
[6]  
生命周期评价.[M].邓南圣;王小兵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7]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应用.[M].杨建新等编著;.气象出版社.2002,
[8]   An LP-model to analys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on Dutch dairy farms: model pres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for experimental farm "de Marke" [J].
van Calker, KJ ;
Berentsen, PBM ;
de Boer, IMJ ;
Giesen, GWJ ;
Huirne, RBM .
AGRICULTURAL SYSTEMS, 2004, 82 (02) :139-160
[9]   Closing the global N2O budget: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through the agricultural nitrogen cycle [J].
Arvin Mosier ;
Carolien Kroeze ;
Cindy Nevison ;
Oene Oenema ;
Sybil Seitzinger ;
Oswald van Cleemput .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1998, 52 :22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