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震监测揭示的矿震诱发冲击地压机理研究

被引:27
作者
苗小虎 [1 ,2 ,3 ]
姜福兴 [1 ,2 ]
王存文 [1 ,2 ]
邓建明 [4 ]
机构
[1] 金属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3] 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
[4] 朝阳矿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
煤矿; 微地震; 矿震; 冲击地压; 原位岩体; P波; 到时; 震源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D326 [矿山压力观测与设备];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对朝阳煤矿#3201工作面进行冲击地压高精度微地震监测过程中,测到了到时靠后的震动波幅值反而较大的异常现象,并且当时井下震感强烈。针对这一异常现象,介绍了高精度微地震监测系统的现场测区布置及系统标定情况,通过对该异常波形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及初步定位,发现定位结果较为离散,不符合定位精度的要求,从而否定了把记录的微震数据当作一个震源进行定位的基本假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震诱发冲击地压的震动破坏机制假设,并对该假设进行了初步验证、初始震源与诱发震源的时间相关性验证、原位岩体实测波形验证等。最后结合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理论和长期的微地震监测结果,发现诱发震源的位置正好处于采动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耦合下的高应力区,这就证明了矿震诱发冲击地压是通过初始震源的震动破坏机制实现的,并且被诱发的冲击地压震源处于各种耦合因素影响下的高应力区内。
引用
收藏
页码:971 / 97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在煤矿突水监测中的应用 [J].
姜福兴 ;
叶根喜 ;
王存文 ;
张党育 ;
关永强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9) :1932-1938
[2]   煤矿深部采场爆破地震波传播规律的微震原位试验研究 [J].
叶根喜 ;
姜福兴 ;
郭延华 ;
王存文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5) :1053-1058
[3]   煤岩冲击前兆微震频谱演变规律的试验与实证研究 [J].
陆菜平 ;
窦林名 ;
吴兴荣 ;
牟宗龙 ;
陈国祥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3) :519-525
[4]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深井开采地压活动规律研究 [J].
杨承祥 ;
罗周全 ;
唐礼忠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04) :818-824
[5]   煤矿冲击地压的微地震监测研究 [J].
姜福兴 ;
杨淑华 ;
成云海 ;
张兴民 ;
毛仲玉 ;
徐方军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5) :1511-1516
[6]   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微地震(MS)监测研究 [J].
汪华君 ;
姜福兴 ;
成云海 ;
司荣军 ;
岳强 .
煤炭工程, 2006, (03) :74-76
[7]   地震波衰减反演研究综述 [J].
马昭军 ;
刘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 (04) :1074-1082
[8]   我国冲击地压分布、类型、机理及防治研究 [J].
潘一山 ;
李忠华 ;
章梦涛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 (11) :1844-1851
[9]   采场覆岩空间破裂与采动应力场的微震探测研究 [J].
姜福兴 ;
XUN Luo ;
杨淑华 .
岩土工程学报, 2003, (01) :23-25
[10]  
冲击矿压防治理论与技术[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窦林名,何学秋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