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探析——以《纽约时报》为例

被引:12
作者
杨巧燕
机构
[1]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国家形象; 身份; 话语分析; 纽约时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09 [报刊社论];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国家形象建设是当前中国"文化自信"战略实施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近几年国际政治的研究热点。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探讨国家形象研究的可行路径。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两个假设:国家身份是理解国家形象的核心概念;话语是国家身份形成与变化的关键变量。通过建构主义的施动者—结构模型,国家形象可定义为一个关系型概念,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与他国交往互动中形成的,体现施动者(国家)间的相互身份关系。通过话语的载体功能、情境释义以及修复功能,国家身份得以形成与变化。进而,作者探索通过话语建构国家身份,进一步建构国家形象的研究思路。相关案例以国家身份为切入点,运用基于语料库的话语分析方法,借助Wordsmith软件,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纽约时报》中的涉华话语从主题词、词簇以及索引行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探讨美国主流媒体话语所体现的中国国家形象,用于验证以上两个假设。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56
页数:27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41]   建构主义:思想渊源、理论流派与学术理念 [J].
秦亚青 .
国际政治研究, 2006, (03) :1-23
[42]   国家的国际形象浅析 [J].
管文虎 .
当代世界, 2006, (06) :36-38
[43]   语言、身份建构和美国对外政策话语中的“邪恶论” [J].
刘永涛 .
国际观察, 2005, (05) :35-42
[44]   国际关系大理论与综合解释模式 [J].
李少军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5, (02) :22-29+4
[45]   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 [J].
孙有中 .
国际论坛, 2002, (03) :14-21
[46]   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国家形象问题 [J].
徐小鸽 .
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6, (02) :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