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免耕理论在水稻和小麦生产上的运用

被引:1
作者
侯光炯
机构
[1] 西南农学院
关键词
自然免耕; 水稻; 冬水田; 蓄水田; 小麦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自然免耕”这个名词,是在总结我国农民的经验,并通过反复实践证明后提出来的。土壤无论是旱地或水田,也无论是肥是瘦,都具有在一定条件下自然形成良好结构的能力。保持这种良好的结构,使之能长期发挥作用的途径是:(一)依靠毛管水的不断浸润,做到水、气、热含量始终稳、匀、足、适,为作物根系稳定、连续地吸收养分、水分创造良好的条件。(二)依靠施用有机肥以改良土壤胶体的品质,提高土壤稳定结构的能力,加强土壤对于过冷过热变形变质的抗逆力。(三)依靠精耕细作消除不良的结构,使之适合“自然免耕”的标准。一般地说,凡是具备“自然免耕”条件的土壤,无论是水田或旱地都能表现出通气、透水、导温和供水供肥能力稳定而强盛的优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