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耕地资源安全保障主体的行为倾向与博弈关系

被引:13
作者
朱红波
机构
[1]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耕地资源安全; 保障主体; 行为倾向; 博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F224.32 [博弈论];
学科分类号
0903 ; 1201 ;
摘要
耕地资源安全是耕地保护的上升形式,从耕地资源安全的高度探讨其保障主体行为对于找出当前耕地保护政策失效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耕地资源安全的概念和保障主体分类入手,分析了各保障主体的行为倾向和博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耕地资源安全保障主体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在耕地资源数量安全保障方面,中央政府的积极性强于农民,农民的积极性又要强于地方政府;在耕地资源质量和生态安全保障方面,各保障主体的保障积极性都要弱于数量安全,但中央政府的保障积极性仍最高,地方政府和农民均消极应对;各保障主体的行为倾向和博弈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耕地资源安全保障政策的总体目标,而从法律上明确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及其行为约束制度有助于规范我国耕地资源安全保障主体的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我国耕地资源数量安全的时空差异分析 [J].
朱红波 ;
张安录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6) :113-117
[2]   论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安全 [J].
朱红波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6, (03) :161-164
[3]   新形势下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分析 [J].
王秀芬 ;
陈百明 ;
毕继业 .
资源科学, 2005, (06) :28-33
[4]   探析耕地保护中的政府行为 [J].
潘科 ;
朱玉碧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7) :444-447
[5]   中国农地保护:理论与政策分析 [J].
钱忠好 .
管理世界, 2003, (10) :60-70
[6]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分析 [J].
翟文侠 ;
黄贤金 .
中国土地科学, 2003, (02) :8-13
[7]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分析 [J].
黄贤金 ;
濮励杰 ;
周峰 ;
葛向东 ;
张晓玲 ;
彭补拙 ;
李宪文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6) :670-676
[8]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张维迎著;.上海三联书店.2004,
[9]  
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吴次芳;鲍海君等编著;.气象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