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热带人工杉木林灌木层物种组成及主要木本种间联结性

被引:36
作者
康冰
刘世荣
蔡道雄
温远光
史作民
郭文福
朱宏光
张广军
刘磊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森林实验中心
[4] 广西大学林学院
[5] 广西大学林学院 陕西杨陵
[6] 北京
[7] 凭祥
[8] 南宁
[9] 陕西杨陵
关键词
南亚热带; 人工杉木林; 近自然状态; 灌木层组成; 种间联结; 种间相关; 生态种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4 [森林群落];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经过13a自然更新过程,林下灌木层植物种有71种,灌木层出现小乔木。通过重要值分析,判别了各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用x2统计和r检验研究了该杉木林下灌木层25种主要木本种种间关系,测定它们的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结果清楚地反映了木本植物种间关系以及它们在资源利用和生态特性上的差异。依据分析结果将灌木层25种主要木本植物分成4个种组:.对叶榕(Ficushispida)+五月茶(Antidesmabunius)+毛桐(Mallotusbarbatus)+耳叶榕(Ficuscunia)+水东哥(Saurauiatristyla)+粗糠柴(Mallotusphilippinensis)+杜茎山(Maesajaponica)+粗叶榕(Ficushirta)+山麻杆(Alchornearugosa)+黄毛榕(Ficusfulva)+白背叶(Mallotusapelta);.拓树(Cudraniatricuspidata)+鸭脚木(Scheffleraoctophylla);.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大青(Clerodendroncytophyllum)+相思子(Millettiasemicastrata)+山石榴(Randiaspinosa)+山苍子(Litseacubeba)+木姜子(Litseapungens);.紫金牛(Ardisiajaponica)+九节(Psychotriarubra)+山牡荆(Vitexquinata)+风箱树(Cephalanthusoccidentalis)+亮叶围涎树(Pithecellobiumlucidum)+华腺萼木(Mycetiasinensis)。种组划分的生态指示表明:如果杉木群落中灌木层以种组或的种为优势种,则认为该群落是一个不稳定的过渡类型,最终可能会变化为以这些种为优势的稀疏阔叶林;若以种组为优势种,该群落则是在本地区气候条件下的相对稳定的针叶林群落;以种组I为优势的群落则是乔木层从以针叶树为主、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的过渡类型。种组划分将为该区域同类型人工林生态功能评价以及林分近自然恢复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173 / 21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关帝山神尾沟森林群落木本植物种间联结性与相关性研究 [J].
张金屯 ;
焦蓉 .
植物研究, 2003, (04) :458-463
[2]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J].
李翠环 ;
余树全 ;
周国模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2, (03) :101-105
[3]   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结构的研究 [J].
余雪标 ;
钟罗生 ;
杨为东 ;
龙腾 .
热带作物学报, 1999, (01) :66-72
[4]   俄罗斯平原针阔混交林群落的灌木层植物种间相关研究 [J].
李新荣 .
生态学报, 1999, (01) :57-62
[5]   群落中物种多度格局的研究综述 [J].
张金屯 .
农村生态环境, 1997, (04) :49-55
[6]   庐山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 [J].
郭志华 ;
卓正大 ;
陈洁 ;
吴梅凤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7, (05) :33-41
[7]   长白山北坡椴树阔叶红松林群落木本植物种间联结性与相关性研究 [J].
孙中伟 ;
赵士洞 .
应用生态学报, 1996, (01) :1-5
[8]   峨眉山峨眉栲、华木荷群落研究 [J].
杨一川,庄平,黎系荣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4, (02) :105-120
[9]  
中国暖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刘世荣等著, 1998
[10]  
植物群落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王伯荪 编,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