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抗黄矮病小麦种质的分子标记
被引:9
作者
:
马有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马有志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琼芳
辛志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辛志勇
陈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陈孝
徐惠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徐惠君
林志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林志珊
张增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张增艳
杜丽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杜丽璞
李连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李连城
富田因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富田因则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中田升
安室喜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安室喜正
机构
: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2]
日本鸟取大学农学部育种学研究室
来源
:
作物学报
|
1999年
/ 04期
关键词
:
基因组原位杂交;
分子标记;
小麦黄矮病;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S435.1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了抗小麦黄矮病种质的遗传组成,研究表明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无芒中4(2n=56)具有40条小麦染色体、5对中间偃麦草染色体、3对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染色体,其中1对是罗伯逊氏易位染色体。结果表明无芒中4与远中5的遗传组成有明显差异,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材料。抗黄矮病小麦种质F940418、T103均为抗病易位系,易位片段位于小麦染色体的端部,且为小片段易位。应用RAPD技术筛选出与来自L1(抗黄矮病异附加系的抗黄矮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AB-011500,为抗黄矮病育种提供了可靠的选择标记。
引用
收藏
页码:433 / 436+531 +5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中5”的外源染色体的鉴定
马有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马有志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琼芳
辛志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辛志勇
富田因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富田因则
中田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中田升
安室喜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安室喜正
福井希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福井希一
[J].
作物学报,
1998,
(02)
: 129
-
132+257
[2]
应用分子原位杂交技术解析小麦-天兰冰草部分双二倍体──远中2号的染色体构成
马有志,富田因则,中田升,安室喜正,近江户伸子,福井希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日本鸟取大学农学部育种学研究室,日本农林水产省北陆农业试验场
马有志,富田因则,中田升,安室喜正,近江户伸子,福井希一
[J].
遗传学报,
1997,
(04)
: 344
-
349
[3]
一个抗小麦黄矮病新种质的选育和鉴定
贾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贾旭
聂道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聂道泰
胡适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胡适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立煌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胡含
贾双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贾双娥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庄家骏
钱幼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钱幼亭
周广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周广和
[J].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
(10)
: 1049
-
1053
[4]
天蓝冰草和八倍体小冰麦对大麦黄矮病毒抗性的研究
张相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张相岐
何孟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何孟元
卜秀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卜秀玲
郝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郝水
[J].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05)
: 11
-
19
[5]
应用生物技术向小麦导入黄矮病抗性的研究[J]. 辛志勇,徐惠君,陈孝,林志珊,周广和,钱幼亭,成卓敏,P.J.Larkin,P.Banks,R.Appels,B.Clarke,R.I.S.Brettell.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01)
[6]
小偃麦新品种与中间类型的选育途径、程序和方法
孙善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玉米研究所小麦研究室
孙善澄
[J].
作物学报,
1981,
(01)
: 51
-
58
[7]
中国小麦育种研究进展[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庄巧生,杜振华主编, 1996
[8]
Larkin P J,P M Banks,E S Lagudah et al. Genome . 1995
←
1
→
共 8 条
[1]
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中5”的外源染色体的鉴定
马有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马有志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琼芳
辛志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辛志勇
富田因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富田因则
中田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中田升
安室喜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安室喜正
福井希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福井希一
[J].
作物学报,
1998,
(02)
: 129
-
132+257
[2]
应用分子原位杂交技术解析小麦-天兰冰草部分双二倍体──远中2号的染色体构成
马有志,富田因则,中田升,安室喜正,近江户伸子,福井希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日本鸟取大学农学部育种学研究室,日本农林水产省北陆农业试验场
马有志,富田因则,中田升,安室喜正,近江户伸子,福井希一
[J].
遗传学报,
1997,
(04)
: 344
-
349
[3]
一个抗小麦黄矮病新种质的选育和鉴定
贾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贾旭
聂道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聂道泰
胡适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胡适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立煌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胡含
贾双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贾双娥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庄家骏
钱幼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钱幼亭
周广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周广和
[J].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
(10)
: 1049
-
1053
[4]
天蓝冰草和八倍体小冰麦对大麦黄矮病毒抗性的研究
张相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张相岐
何孟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何孟元
卜秀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卜秀玲
郝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郝水
[J].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05)
: 11
-
19
[5]
应用生物技术向小麦导入黄矮病抗性的研究[J]. 辛志勇,徐惠君,陈孝,林志珊,周广和,钱幼亭,成卓敏,P.J.Larkin,P.Banks,R.Appels,B.Clarke,R.I.S.Brettell.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01)
[6]
小偃麦新品种与中间类型的选育途径、程序和方法
孙善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玉米研究所小麦研究室
孙善澄
[J].
作物学报,
1981,
(01)
: 51
-
58
[7]
中国小麦育种研究进展[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庄巧生,杜振华主编, 1996
[8]
Larkin P J,P M Banks,E S Lagudah et al. Genome . 199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