菰和菖蒲对重金属的胁迫反应及其富集能力

被引:59
作者
周守标 [1 ]
王春景 [1 ]
杨海军 [2 ]
毕德 [1 ]
李金花 [1 ]
王影 [1 ]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
关键词
菰; 菖蒲; 生理指标; 植物修复; 重金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4 [环境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Cu-Zn-Pb-Cd复合污染条件下,菰和菖蒲的生长状况、生理特性及吸收和富集重金属的能力。结果表明,高浓度污染下菰和菖蒲不能存活;低、中浓度中菖蒲的生长受到抑制,菰各生长指标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菰对低、中浓度重金属的耐性强于菖蒲。随着污染浓度的增加,菰和菖蒲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菰叶绿素a/b值略有降低,菖蒲叶绿素a/b值显著降低;菰和菖蒲叶片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低浓度时升高,中浓度时降低。菰体内重金属含量为Zn>Cu>Pb>Cd,菖蒲体内的含量为Cu>Zn>Pb>Cd,且二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都随着污染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菰和菖蒲对Cd的富集系数较大,地上部分(茎与叶)和地下部分(根与根状茎)均大于1;对Pb的富集系数较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均小于1。菰和菖蒲地下部分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地上部分含量,二者根系对4种重金属都有较强的滞留效应,平均滞留率均大于50%。各处理中菰对重金属的吸收量均高于菖蒲。综合分析菰和菖蒲的生长、生理及富集重金属的能力,菰比菖蒲更适用于低、中浓度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
引用
收藏
页码:281 / 28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潜流构造湿地去除农田排水中磷的效果 [J].
张荣社 ;
周琪 ;
史云鹏 ;
张相锋 .
环境科学, 2003, (04) :105-108
[2]   根际圈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与机理分析 [J].
魏树和 ;
周启星 ;
张凯松 ;
梁继东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1) :143-147
[3]   重金属在宽叶香蒲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分布与积累 [J].
阳承胜 ;
蓝崇钰 ;
束文圣 .
水处理技术, 2002, (02) :101-104
[4]   香根草和百喜草对铅锌尾矿重金属的抗性与吸收差异研究 [J].
夏汉平 ;
束文圣 .
生态学报, 2001, (07) :1121-1129
[5]   植物重金属伤害及其抗性机理 [J].
江行玉 ;
赵可夫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1, (01) :92-99
[6]   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氮去除及氮转化细菌的研究 [J].
张甲耀 ;
夏盛林 ;
邱克明 ;
熊凯 .
环境科学学报, 1999, (03) :3-5
[7]   凡口铅锌尾矿影响植物定居的主要因素分析 [J].
束文圣 ;
蓝崇钰 ;
张志权 .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03) :314-318
[8]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陈建勋,王晓峰主编, 2002
[9]  
植物逆境生理学基础[M].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庞士铨主编, 1990
[10]  
土壤农化分析[M]. 农业出版社 , 南京农业大学主编,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