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理论的修正及其意义

被引:10
作者
何美霞
贺石林
机构
[1] 湖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湖南长沙
关键词
血液凝固; 出血; 血栓形成;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46 [循环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3 ;
摘要
凝血过程是一系列酶促反应 ,包括内在途径、外在途径与共同通路。经典凝血理论认为内在途径是生理性止血中凝血过程的主要途径 ,外在途径是次要的或辅助性的。现代凝血理论认为体内凝血过程的启动是通过组织因子途径 (外在途径 )实现的。但由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的存在 ,外在途径只能形成微量凝血酶 ,然后是放大阶段 ,微量凝血酶通过“截短的”内在途径生成足量凝血酶 ,以完成正常凝血过程。现代凝血理论对于心脑血管病变、血友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血栓形成以及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 / 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of blood coagulation. Kenneth G,Man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 1999
[2]  
Haemostasis[P]. 英国专利:GB0300934D0,2003-02-12
[3]  
Infusion of phospholipid vesicles amplifies the local thrombotic response to TNF and anti-protein C into a consumptive response. Taylor FB,S He,Chang ACK,et al.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