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大箐梁子组形成时代及沉积环境

被引:2
作者
傅建利 [1 ]
赵志中 [1 ]
李朝柱 [1 ]
王书兵 [1 ]
陈永生 [2 ]
蒋复初 [1 ]
姚海涛 [1 ]
王燕 [1 ]
乔彦松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磁性地层; 孢粉分析; 环境演变; 季风环流;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大箐梁子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和孢粉分析。磁性地层结果显示,剖面中B/M界线出现于32·6m处,剖面下部出现了C1r.2r-1n极性事件;本次测试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大箐梁子组形成于1·256~0·195MaB·P.。孢粉记录反映在此期间该区经历了凉湿(1·256~1·180MaB·P.)—暖干,后期偏潮湿(1·18~0·94MaB·P.)—暖湿(0·94~0·66MaB·P.)—温湿(0·66~0·59MaB·P.)—凉干(0·59~0·40MaB·P.)—干旱(0·400~0·195MaB·P.)的6个气候演变阶段,揭示出5次明显气候转型事件。通过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或相同季风环流系统中其他剖面气候特征的比较,探讨了气候转型的控制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箐梁子剖面环境演变过程主要受青藏高原“昆黄运动”阶段性隆升与全球气候变化控制,同时也受该区季风环流的复杂性、特殊的地貌部位等区域环境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20 / 63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1.5 Ma以来黄土高原风尘堆积的岩石磁学记录与中更新世气候转型 [J].
宋友桂 ;
方小敏 ;
石川尚人 ;
鸟居雅之 ;
李吉均 ;
史正涛 ;
强小科 ;
符超峰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5, (03) :43-51
[2]   黄土高原450ka BP前后荒漠草原大迁移的初步研究 [J].
赵景波 .
土壤学报, 2003, (05) :651-655+801
[3]   末次冰期以来湛江湖光岩玛珥湖孢粉记录及古环境变化 [J].
吕厚远 ;
刘嘉麒 ;
储国强 ;
顾兆炎 ;
Negendank J ;
Schettler G ;
Mingram J .
古生物学报, 2003, (02) :284-291
[4]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与印度季风演化关系 [J].
陈诗越 ;
方小敏 ;
王苏民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 (03) :41-46
[5]   云南鹤庆盆地的孢粉记录及1.0Ma以来的构造抬升与气候变迁 [J].
蒋雪中 ;
羊向东 ;
王苏民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 (02) :99-104
[6]   天山黄土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发育及北疆干旱化 [J].
方小敏 ;
史正涛 ;
杨胜利 ;
李吉均 ;
蒋平安 .
科学通报, 2002, (07) :540-545
[7]   东昆仑山区更新世植被与环境变化的孢粉学证据 [J].
许清海 ;
阳小兰 ;
梁文栋 ;
李文漪 ;
崔之久 .
冰川冻土, 2001, (04) :407-413
[8]  
青藏高原更新世黄土磁化率和磁性地层与高原重大气候变化事件[J]. 颜茂都,方小敏,陈诗越,杨胜利,吕连清,李吉均,安芷生.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9]  
青藏高原错鄂湖2.8Ma来的孢粉记录[J]. 吕厚远,王苏民,吴乃琴,童国榜,羊向东,沈才明,李世杰,朱立平,旺罗.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10]   新生代晚期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潘保田 ;
赵志军 ;
宋友桂 .
第四纪研究, 2001, (05) :38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