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基于全球分工演进视角

被引:9
作者
戴翔 [1 ,2 ]
金碚 [3 ]
机构
[1] 无锡太湖学院商学院
[2] 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超大市场规模; 高水平开放; 理论逻辑;
D O I
10.19625/j.cnki.cn44-1338/f.2021.0060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开放发展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开放发展的理论总结和创新发展,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国际经济理论的新境界,因而,新阶段构建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层面看,中国前一轮开放发展形成的国际大循环模式,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发挥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目前转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亦是实现动态比较优势变迁与经济全球化形势之变高度契合的必然性要求和必由之路。顺应乃至引领全球分工演进大趋势,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一方面要以坚持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另一方面要实施更高水平开放。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双循环”开创“主场全球化”.[N].王义桅;.北京日报.2020,
[2]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N].刘鹤;.人民日报.2020,
[3]  
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习近平;.人民日报.2020,
[4]  
双循环格局要着力抓好国内大循环.[N].蒲实;.学习时报.2020,
[5]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J].
程恩富 ;
张峰 .
求索, 2021, (01) :108-115
[6]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笔谈 [J].
蔡昉 ;
陈晓红 ;
张军 ;
李雪松 ;
洪俊杰 ;
张可云 ;
陆铭 .
中国工业经济, 2020, (12) :5-27
[7]   打通双循环中供给侧的堵点:战略思路和关键举措 [J].
刘志彪 ;
凌永辉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2 (05) :65-72+2
[8]   全球治理变局中的“一带一路” [J].
欧阳康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8) :5-16
[9]   “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前景 [J].
李扬 ;
张晓晶 .
经济研究, 2015, 50 (05) :4-19
[10]   从融入到推动: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战略转变——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J].
张二震 ;
李远本 ;
戴翔 .
国际贸易问题, 2018, (04)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