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媒体艾滋病报道中的话语修辞变迁

被引:2
作者
陈龙
机构
[1]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关键词
媒体; 艾滋病报道; 修辞敏感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12 [新闻采访和报道];
学科分类号
050301 ;
摘要
我国受众对待艾滋病的态度长期以来受媒体的影响很大。文章认为,我国早期媒体报道修辞方式,总体趋于保守、封闭,担心新闻报道会抹黑国家、政府形象,引发社会动乱,报道修辞的着眼点往往是隐匿某些情况,这不利于百姓正确、科学地面对疾病。在今天信息公开的社会背景下,媒体仍需要讲究修辞敏感性。只有及时沟通信息,尊重当事人隐私,监测疫情变化,排除社会隐患,才能达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艾滋病防治:让传媒审视自己. 劳佳. http://www:yndaily.com . 2005
[2]  
传播理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斯蒂文·小约翰(S.W.Littlejohn)著, 1999
[3]  
传媒批判力[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吴飞主编, 2005
[4]  
反思艾滋病报道中的歧视. 熊蕾. http://blog.daqi]com/article/3882.html .
[5]  
防治艾滋病:媒体如何承担责任. 张文凌. 中国青年报 . 2008
[6]   媒体艾滋病报道内容分析:一个健康传播学的视角 [J].
张自力 .
新闻大学, 2004, (02) :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