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及其传统相声的“真”与“善”

被引:16
作者
施爱东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3] 不详
关键词
朱绍文; 侯宝林; 马季; 民俗主义; 传统的发明;
D O I
10.13613/j.cnki.qhdz.001442
中图分类号
J826 [曲艺艺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郭德纲及其“传统相声”的火爆,是2006年最引人瞩目的新闻事件之一。郭德纲打着传统相声的旗号,调用了各种“传统”的手段,对自己进行了全方位的包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声发展史上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传统,传统是动态的不是僵化的,传统是在适应中生存的。聪明的商家总是善于利用流行话语的市场效应进行商业包装,郭德纲所谓的传统相声本质上是一种迎合流行话语的市场策略。传统话语的流行,有其民俗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背景,当传统的弘扬与民族情绪结盟的时候,许多想像的民族传统就被挖掘、被修正、被发明了。当下的传统话语只是一种轮回的流行话语,回归传统不是必然的济世良药;郭德纲的成功只是个人的成功,而不是相声的成功;相声“回归剧场”不是草根阶层的胜利,而是愤青和有闲阶层的胜利。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6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民俗学主义的兴起、普及以及影响附视频 [J].
西村真志叶 ;
岳永逸 .
民间文化论坛, 2004, (06) :70-75
[2]   专名与传说的真实性问题 [J].
邹明华 .
文学评论, 2003, (06) :175-179
[3]   传统相声的回归与相声艺术发展 [J].
高玉琮 .
文艺研究, 2003, (02) :100-105
[4]   侯宝林相声艺术在台湾之影响 [J].
叶怡均 .
文艺研究, 2003, (02) :106-110
[5]   台湾相声北京安“家” [J].
阿兰 .
两岸关系, 2002, (08) :62-62
[6]  
台湾相声剧花落内地──访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J]. 徐晓燕 ,晓风.今日中国(中文版). 2002(05)
[8]  
传统的发明[M]. - 译林出版社 , (英)E.霍布斯鲍姆(E.J.Hobsbawn), 2004
[9]  
中国曲艺史[M].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蔡源莉, 1998
[10]  
中国相声史[M].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王决等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