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台风“云娜”登陆过程的研究——基于AREM模式的数值分析

被引:14
作者
叶成志 [1 ]
潘志祥 [2 ]
程锐 [3 ]
许爱华 [4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2] 湖南省气象局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4] 江西省气象台
关键词
热带气旋; 云娜; AREM模式; 登陆加强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使用新改进的双重嵌套AREM数值预报模式,并与高时空分辨率的探测资料相结合,针对台风“云娜”登陆加强的特点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云娜”台风环流特征、强度变化趋势和台风降雨等都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在此基础上,定量研究其登陆加强过程中三维大气中尺度场动、热力特征及演变过程,并探讨了其登陆加强的机理。由此得出了与“云娜”登陆加强相关的重要影响因子:(1)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偏东引导气流加强是“云娜”登陆前移速加快、强度增强的有利环境场条件。(2)“云娜”近海移速加快时有较强的东密西疏的不对称流场结构,特别是其垂直速度场以及强对流发展的水平分布的强不对称特征与该气旋登陆加强同时发生,也可能与台风强度维持和加强存在一定的相关。(3)在“云娜”中心西南侧的强凝结潜热释放过程,有可能助其在登陆时加强。此外,在“云娜”发展加强阶段,低层暖湿、中层干冷的位势不稳定层结,有利于对流的强盛发展。(4)“云娜”登陆前后有强低空急流与之联结,并有垂直对流运动发展,由此可获得不断增强的潜热能量是其登陆加强的另一个重要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08 / 220+311 +31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云娜”台风登陆后的路径和降水的诊断分析 [J].
许爱华 ;
叶成志 ;
欧阳里程 ;
程锐 .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3) :229-236
[2]   0414号台风“云娜”的数值模拟 [J].
余贞寿 ;
廖胜石 ;
黄克慧 ;
叶子祥 ;
赵放 .
气象学报, 2005, (06) :903-914
[3]   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研究进展 [J].
端义宏 ;
余晖 ;
伍荣生 .
气象学报, 2005, (05) :636-645
[4]   台风云娜陆上维持原因浅析 [J].
许映龙 ;
高拴柱 ;
刘震坤 .
气象, 2005, (05) :32-36
[5]   AREM及其对2003年汛期降水的模拟 [J].
宇如聪 ;
徐幼平 .
气象学报, 2004, (06) :715-724
[6]   登陆热带气旋研究的进展 [J].
陈联寿 ;
罗哲贤 ;
李英 .
气象学报, 2004, (05) :541-549
[7]   登陆热带气旋长久维持与迅速消亡的大尺度环流特征 [J].
李英 ;
陈联寿 ;
王继志 .
气象学报, 2004, (02) :167-179
[8]   热带气旋“黄蜂”动热力特征演变的模拟分析 [J].
闫敬华 ;
丁伟钰 ;
陈子通 ;
王安宇 .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S1) :12-24
[9]   我国热带气旋研究十年进展 [J].
陈联寿 ;
孟智勇 .
大气科学, 2001, (03) :420-432
[10]   用轴对称的平衡模式对热带气旋发展过程中积云动量垂直混合作用的模拟 [J].
陈华 .
大气科学 , 2000, (03) :40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