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过程中的养分富集率研究综述

被引:18
作者
叶芝菡 [1 ]
刘宝元 [2 ]
符素华 [2 ]
曾宪勤 [2 ]
机构
[1]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2]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生态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关键词
养分富集率; 非点源污染; 土壤侵蚀;
D O I
10.16843/j.sswc.2009.01.022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伴随土壤流失过程的养分流失普遍存在着富集现象并可用富集率来表示。富集率是进行非点源污染评价与预报的重要参数。国内外氮、磷富集率大小和计算方法的研究成果表明:氮富集率变化于0.99~8.17之间,主要集中在1.11~2.99之间,磷富集率变化于0.84~16.12之间,主要集中在1.26~7.17之间;氮磷富集率的估算方法可以分为6种,可分别用土壤侵蚀量、含沙量、土壤质地、土壤比表面积、泥沙输移比和某种组合来计算。文中系统比较和分析了这些方法,对养分富集率的选用和研究有参考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3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1]  
Sorbedchemicaltransportinoverlandflow :Ⅱ .Enrichmentratiovariationwitherosionprocesses. GhadiriH,RoseCW. JEnvironQual . 1991
[2]  
Predicting particle-size compositionof eroded soil. Young R A,Onstad C A.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s . 1976
[3]  
The effects of twofarming systems on erosion from cropland. Bedell G D,Kohnke H,Hickok R B.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 1946
[4]  
EPIC-erosion/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 Sharpley A N and Williams J R. USDA ARS Technical Bulletin . 1990
[5]  
AGNPS: A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model for evaluating agricultural watersheds. Young RA,Onstad CA,Bosch DD, et al. Th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 1989
[6]  
三峡库区坡面水土流失机理与预测评价建模. 傅涛. 西南农业大学 . 2003
[7]   北京地区农田氮素养分随地表径流流失机理 [J].
黄满湘 ;
章申 ;
张国梁 ;
张秀梅 .
地理学报, 2003, (01) :147-154
[8]   四川紫色土区土壤养分径流和泥沙流失特征研究 [J].
李宪文 ;
史学正 ;
Coen Ritsema .
资源科学, 2002, (06) :22-28
[9]   耕作及轮作对土壤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J].
张兴昌 .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1) :70-73+9
[10]   侵蚀泥沙、有机质和全氮富集规律研究 [J].
张兴昌 ;
邵明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4) :54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