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源微生物驱矿场试验状况分析

被引:8
作者
郭英
机构
[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外源微生物驱; 矿场试验; 注入量; 注入浓度; 注入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降低微生物采油矿场试验的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对目前国内外源微生物驱的现场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从注入量、注入浓度、注入方式及增油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发现,目前外源微生物驱矿场应用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注入量多在0.002—0.007倍孔隙体积(PV)之间,微生物浓度在1%—3%之间,注入方式主要为周期注入和段塞注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菌种和工艺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突破的技术。根据国内外源微生物矿场试验的现状,建议通过引进先进的微生物学技术,培养出更多能够以廉价且丰富的营养物为基础生长的菌种。针对具体目标油藏选取调驱结合、吞吐与驱替结合或内源与外源微生物驱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改变注入水的水质及采用生物抑制的方法保持微生物驱油的连续性,进一步改善外源微生物驱油的应用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The field pilot of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in a high temperature petroleum reservoir.[J].Liu Jinfeng;Ma Lijun;Mu Bozhong;Liu Rulin;Ni Fangtian;Zhou Jiaxi.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5, 3
[2]  
微生物采油基础及进展.[M].彭裕生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3]  
三次采油技术文集.[M].闫存章;李阳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4]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J].
修建龙 ;
董汉平 ;
俞理 ;
黄立信 ;
郭英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4) :86-89+116
[5]   胡5块微生物调驱的吸水剖面变化 [J].
郭东方 ;
张兵涛 ;
邓德亭 ;
尚素芹 ;
杨智华 ;
杨文联 ;
赵泽宗 .
油田化学, 2009, 26 (01) :94-97
[6]   朝50区块微生物驱先导性试验效果及认识 [J].
王凤兰 ;
王志瑶 ;
王晓冬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8, (03) :102-105+135
[7]   MF微生物驱油先导试验 [J].
马香丽 ;
高翔 ;
郑卫宏 ;
刘明峰 ;
江银波 ;
吴立滨 .
海洋石油, 2007, (03) :98-101
[8]   段塞驱技术的探索与研究 [J].
张爱香 ;
刘利安 .
科技咨询导报, 2007, (05) :115+117-115
[9]   微生物强化水驱在高矿化度油藏的应用 [J].
李向前 ;
佘跃惠 ;
张忠智 .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7, (01) :68-70
[10]   空气辅助微生物驱油技术 [J].
魏斌 ;
赵凤敏 ;
李基昌 ;
毕爱文 ;
李国兵 .
石油钻采工艺, 2006, (05) :46-4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