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40
作者
赵勇 [1 ]
李武 [2 ]
周志华 [2 ]
张晓君 [2 ]
潘迎捷 [3 ]
赵立平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系
[2]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与基因组学实验室
[3] 上海水产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关键词
秸秆; 纤维素酶活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β-Proteobacteria; 纤维素降解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小麦秸秆粉和油菜秸秆粉的还土试验,结合常规的分析手段和基于DNA的分子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及测序技术),初步研究了秸秆粉还田后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60d后,秸秆还田土壤的肥力明显提高,其纤维素酶活性明显增强。DGGE图谱表明,对照土壤(S)以及处理土壤(SW和SR),在培养过程中,β-Proteobacteria类细菌组成都在发生变化。对其中一个样品的DGGE条带进行了割胶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大部分条带代表的微生物是未培养的或不可培养的。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技术,从秸秆还田土壤中分离了2株纤维素降解菌。以上结果说明,秸秆还田具有良好的土壤综合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114 / 11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南方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土壤生态效应研究 [J].
汪金平 ;
何园球 ;
柯建国 ;
黄国勤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2) :21-24
[2]   西藏中部地区退化土壤秸秆还田的微生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J].
蔡晓布 ;
钱成 ;
张元 ;
普琼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3) :463-468
[3]   转Bt基因水稻秸秆降解对土壤微生物可培养类群的影响 [J].
王洪兴 ;
陈欣 ;
唐建军 ;
叶庆富 ;
王忠华 .
生态学报, 2004, (01) :89-94
[4]   旱作麦田秸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 [J].
巩杰 ;
黄高宝 ;
陈利顶 ;
傅伯杰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 (03) :69-73
[5]   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J].
劳秀荣 ;
孙伟红 ;
王真 ;
郝艳如 ;
张昌爱 .
土壤学报, 2003, (04) :618-623
[6]   秸秆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J].
王宏立 ;
张祖立 ;
白晓虎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3) :228-231
[7]   秸秆覆盖对桑园土壤微生物年变化的影响 [J].
刘刚 ;
佟万红 ;
杜周和 .
蚕业科学, 2003, (02) :185-188
[8]   秸秆及土壤改良剂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J].
张晓海 ;
邵丽 ;
张晓林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2) :169-172
[9]   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中微生物结构和数量的影响 [J].
沙涛 ;
程立忠 ;
王国华 ;
赵之伟 ;
张晓林 ;
樊永言 .
中国烟草科学, 2000, (03) :42-44
[10]  
Bacterial diversity of the rhizosphere of maize (Zea mays) grown in tropical soil studied by temper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J]..Plant and Soil.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