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疗效评价

被引:12
作者
华伟
张澍
王方正
唐闽
陈柯萍
牛红霞
陈若涵
陈新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2]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抗心动过速起搏; 室性心动过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7 [心律失常];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直接原因。而大部分患者先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继而蜕变为心室颤动(室颤)。研究表明,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可有效终止室速。本文观察了172例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患者应用ATP终止室速的效果。方法172例植入ICD的患者,男性137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2.8岁。103例患者术前有阿-斯综合征发作史,其中75例有电击除颤史。137例术前记录到室速或室颤心电图。植入ICD患者定期随访,随访时应用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记录,分析ICD治疗中ATP治疗室速的效果。结果在平均随访37个月中,ICD共记录室速1789阵。其中,316阵为短阵室速,在ICD治疗前自行终止;1473阵室速接受了ICD有效治疗。其中ATP治疗成功981阵(成功率66.6%),余492阵室速由低能量转复终止。在981阵ATP治疗成功的事件中,ICD第一次发放ATP成功终止室速513阵(成功率52.3%)。结论ICD抗室速起搏功能可有效终止大多数室速,对于植入ICD前有明确室速史的患者,ICD治疗应尽量先采用ATP治疗,以减少ICD放电,延长ICD使用寿命及避免电击时的痛苦,即所谓的“无痛性ICD治疗”。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经静脉胸前植入单导线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J].
王方正 ;
华伟 ;
陈新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7, (01)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