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文化的生态美学价值探微

被引:14
作者
王全权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中国; 植物文化; 生态美学; 价值;
D O I
10.16397/j.cnki.1671-1165.2017.01.005
中图分类号
Q94 [植物学]; B834 [美学与现实社会生活];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010106 ;
摘要
笔者对中国植物文化生态美学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其价值与意义。分析了生态美学的基本内涵,认为在理论上生态美学以生态存在论哲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最高的生态审美智慧与理想境界,主张建立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在实践上生态美学将生态学和美学相结合,回应了当下极为迫切的生态环境现实问题,以期走向人与自然相和谐、真善美相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强调对人的生存状态的高度关怀,并追求人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生态美学最基本的特征在于它区别于"生态中心主义",是一种人与自然融为"生态整体"的新的生态人文主义,是一种生态存在论哲学与美学观。生态美学关注的是人以及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追求的是人的内在自然与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笔者在此基础上系统探讨了中国植物文化的生态美学特征,指出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有着独特的植物文化,植物被赋予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凝聚了丰厚的民族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植物文化。中国植物文化蕴含了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涵盖了植物的实用价值、药用价值、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文化心态等。中国古人不仅赞美植物具备的自然美,同时也赞颂植物被赋予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植物文化首先体现的是植物的自然美,儒家"君子比德"的生态美学思想将植物文化的审美哲学进一步深化。我国植物文化体现了丰富的生态美学内涵,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植物自身所具备的特殊的颜色、香味、形状等自然属性,成为人们观赏的对象;而植物所表现出的品格,成为人们抒情的对象、精神的寄托,这些是植物文化的生态美学内涵的体现。本文还以竹、梅为例,对中国植物文化中的生态美学研究的现状与进展进行了总结。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5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植物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冯广平 .
科学通报 , 2013, (S1) :1-8
[2]   弘扬儒家古典生态智慧,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化 [J].
曾繁仁 .
百家评论, 2013, (01) :10-13
[3]   人类中心主义的退场与生态美学的兴起 [J].
曾繁仁 .
文学评论, 2012, (02) :107-112
[5]  
倾听自然:20世纪乡土小说中的自然生态美学.[J].陈文亮;.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05
[6]   中国植物文化形成背景 [J].
余江玲 ;
陈月华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33-36
[7]   论生态美学的学理意义 [J].
宁海林 .
广西社会科学, 2005, (10) :54-55
[8]   森林文化初论 [J].
蔡登谷 .
世界林业研究, 2002, (01) :12-18
[9]  
寂静的春天.[M].(美) 卡森 (Carson;R.) ;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10]  
生态美学导论.[M].曾繁仁; 著.商务印书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