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化学示踪岩溶地下水补给源和途径

被引:18
作者
贺秋芳 [1 ]
杨平恒 [1 ]
袁文昊 [1 ]
蒋勇军 [1 ]
袁道先 [1 ,2 ]
旷颖仑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示踪; 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荧光素钠;
D O 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09.03.008
中图分类号
P641.134 [岩溶水];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在重庆岩溶地下河系统,进行两次高分辨率示踪试验,分析地下含水介质的类型;以硝化、反硝化细菌作为微生物指示因子,根据Cl-和流量聚类分析划分雨、旱季,分析其与NO2-、NO3-的相关性,判断地下水补给途径。两次示踪试验中示踪曲线均为单峰型,无拖尾,示踪剂回收率分别为93.94%、27%,最大视流速与平均视流速之比为1.26、1.12,说明该岩溶槽谷区存在大型的岩溶管道含水介质,水流畅通,无大型溶潭或岔道。聚类分析结果为:旱季(10月~次年4月)地下河出口S2处硝化细菌与NO3-、反硝化细菌与NO2-相关系数达0.9290、.811,与土壤渗透水性质类似;雨季(5~9月)时,微生物与NO2-、NO3-无相关性,R均低于0.5,与上游落水洞D1处地表水类似。说明旱季时地下水主要是地表下渗的裂隙水补给,流经与暗河连接的岩溶裂隙途径,雨季时为经落水洞流入地下河的地表径流补给岩溶管道。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手册[M]. 农业出版社 , 许光辉, 1986
[2]  
Dynamics and interaction of organic carbon, turbidity and bacteria in a karst aquifer system[J] . Michiel Pronk,Nico Goldscheider,Jakob Zopfi. &nbspHydrogeology Journal . 2006 (4)
[3]   广西龙布排泥库地下水多元示踪试验研究 [J].
李敬兰 ;
李益民 .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4, (01) :59-62
[4]   δ15N在贵阳地下水氮污染来源和转化过程中的辨识应用 [J].
李思亮 ;
刘丛强 ;
肖化云 ;
陶发祥 ;
郎赟超 ;
韩贵琳 .
地球化学, 2005, (03) :257-262
[5]   自动化监测电导率在盐示踪试验中的应用——以云南八宝水库盐示踪试验为例 [J].
汪进良 ;
姜光辉 ;
侯满福 ;
陈定宁 .
地球学报, 2005, (04) :371-374
[6]   黄河龙口库区岩溶渗漏示踪试验研究 [J].
孙继朝 ;
郭秀红 ;
刘满杰 ;
吴登定 ;
陈玺 ;
黄冠星 .
海洋地质动态, 2005, (11) :40-44+7
[7]   试用示踪剂浓度——时间曲线分析岩溶管道的结构特征 [J].
杨立铮 ;
刘俊业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79, (04) :44-49
[8]   δ15N在贵阳地下水氮污染来源和转化过程中的辨识应用 [J].
李思亮 ;
刘丛强 ;
肖化云 ;
陶发祥 ;
郎赟超 ;
韩贵琳 .
地球化学, 2005, (03) :257-262
[9]  
许光辉,郑洪元 主编.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手册[M]. 农业出版社,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