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坝组白云岩孔隙成因的地球化学探讨

被引:2
作者
孟庆强 [1 ,2 ]
朱东亚 [1 ]
解启来 [3 ]
金之钧 [1 ]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3]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 白云岩; 次生溶蚀; 同位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9.23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蓬莱坝剖面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巴楚地区,发育有中上寒武统-下奥陶统的白云岩.其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局部可见由易于溶蚀白云岩和难于溶蚀白云岩组成的薄互层,层厚为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易于溶蚀的白云岩层向内凹入,并在表面见有较多的溶蚀孔洞;难于溶蚀的白云岩层向外凸出,表面光滑.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溶蚀程度不同的白云岩具有相似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与同时期正常沉积碳酸盐岩的同位素组成相当.但二者在锶同位素组成与矿物含量上有着显著差异:易于溶蚀和难于溶蚀白云岩样品的Sr同位素之比,即w(87 Sr)/w(86 Sr)比值范围分别为0.708 814~0.709 351和0.709 091~0.710 202之间,平均值分别为0.709 141和0.709 500;前者不但在总体上低于后者,而且每一个易于溶蚀的白云岩样品的值要低于相邻的较早时期形成的难于溶蚀的白云岩的值;在矿物组成方面,易于溶蚀白云岩中的石英体积分数显著低于难于溶蚀白云岩中的,二者平均值分别为0.90%和4.37%.综合分析认为,易于溶蚀和难于溶蚀的白云岩分别形成于海平面相对较高和相对较低的环境中.在海平面相对较高的环境中形成的白云岩具有较粗的晶体结构组成,并具有较多的原生孔隙,是次生溶蚀易于发生的关键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113 +1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类型、成藏模式及勘探思路 [J].
赵宗举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35 (06) :692-703
[2]   塔里木盆地东部震旦—寒武白云岩类型及成因 [J].
刘永福 ;
桑洪 ;
孙雄伟 ;
党青宁 ;
朱长见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27-31+14
[3]  
Dolomite: occurrence, evolution and economically important associations[J] . John Warren.Earth Science Reviews . 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