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鹿山褐马鸡不同季节的空间分布与栖息地选择研究

被引:38
作者
张国钢
张正旺
郑光美
李晓强
李俊峰
黄雷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生命科学学院
[3] 山西省五鹿山自然保护区
关键词
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空间分布; 栖息地选择; 冬季; 繁殖期; 山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1997~ 1998年在山西省五鹿山自然保护区内对世界珍禽褐马鸡 (Crossoptilonmantchuricum)越冬期与繁殖期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同时探讨了种群空间分布模式与栖息地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经Poisson函数和 χ2 检验 ,发现褐马鸡在越冬期和繁殖期均为聚集分布 ,但越冬期的聚集程度更为明显。通过对栖息地可利用率与实际利用率的比较 ,发现褐马鸡在越冬期与繁殖期对栖息地的利用存在显著性差异 :越冬期褐马鸡对阔叶林具有明显的负选择性 ;进入繁殖期后 ,褐马鸡对落叶阔叶林和灌丛的利用率显著增加 ,而对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利用率有所减少。对两个时期的栖息地样方进行判别分析 ,发现草本植物数量、草本植物平均高度、乔木胸径、乔木高度是影响褐马鸡越冬期与繁殖期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表明 ,褐马鸡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变化 ,与栖息地结构以及空间资源分布的季节性变化有关。在越冬期 ,由于温度、降雪等气候因素的影响 ,草本植物都已枯萎 ,落叶阔叶林的郁闭度较低 ,隐蔽条件较差 ,褐马鸡活动的区域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此时褐马鸡常常在郁闭度较高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 ,并聚集形成较大的群体 ,共同取食 ,聚集分布的程度较高 ;进入繁殖期后 ,随着落叶阔叶林郁闭度增大以
引用
收藏
页码:303 / 3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针阔混交林内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利用的影响因子研究 [J].
杨月伟 ;
丁平 ;
姜仕仁 ;
诸葛阳 .
动物学报, 1999, (03) :279-286
[2]   山西五鹿山地区褐马鸡集群行为研究 [J].
张国钢 ;
张正旺 ;
郑光美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6) :817-820
[3]   Influences of population size and woodland area on bird species distributions in small woods [J].
Hinsley, SA ;
Bellamy, PE ;
Newton, I ;
Sparks, TH .
OECOLOGIA, 1996, 105 (01) :100-106
[4]   纵纹腹小(Athene noctua plumipes)的种群密度及生态分布格局研究 [J].
雷富民 .
生态学报, 1996, (03) :333-336
[5]   红腹角雉取食栖息地选择的研究 [J].
史海涛 ;
郑光美 .
动物学研究, 1999, (02) :52-57
[6]   山西五鹿山地区铁矿开采对褐马鸡活动的影响 [J].
张国钢 ;
张正旺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2) :26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