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和回缩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4
作者
岑锦明 [1 ]
杨希立 [2 ]
许兆延 [2 ]
机构
[1] 广东医学院
[2]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介入性; 他汀类药; 强化降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近年来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连续随访常用于评估动脉硬化进展,可作为药物治疗临床观察终点指标。自从1994年第1项他汀类药物降脂试验斯堪的纳维亚辛伐他汀生存率研究(4S)结果公布后,随后相继结束的以强化降脂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试验(REVERSAL)、普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评估和感染疗法研究(PROVE-IT)、治疗达新目标研究(TNT)、强化降脂进一步减少临床终点试验(IDEAL)、瑞舒伐他汀对血管内超声检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研究(ASTEROID)、他汀类药物用于一级预防合理性研究(JUPITER)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他汀类药物降脂试验均有力证实,应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强化降脂治疗),在获得心血管保护作用增加的同时能够逆转斑块的进展。但国内外学者对强化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的是非功过一直存在争议,而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性行动(ACCORD)强化调脂研究结果的公布,可能引起新一轮争论,本文就他汀类药物与动脉粥样斑块进展和逆转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引用
收藏
页码:241 / 243+247 +24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他汀类药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低越好? [J].
李勇 .
上海医药, 2009, 30 (11) :491-494
[2]   他汀类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从临床循证证据到分子机制 [J].
边波 ;
孙跃民 ;
万征 .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9, 23 (05) :377-381
[3]   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中的应用比较 [J].
许美珍 ;
罗来树 ;
李颐 ;
吴延庆 ;
姜醒华 ;
徐劲松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 13 (13) :2569-2572
[4]   血管内超声评价不稳定性血管斑块的临床价值 [J].
章晓国 ;
陈继远 .
实用医技杂志, 2009, 16 (02) :114-115
[5]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中的应用与评价 [J].
杨玉英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 (09) :1745-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