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叶面积指数(LAI)的小麦变量施氮模型研究

被引:20
作者
马新明 [1 ]
张娟娟 [2 ]
席磊 [3 ]
刘合兵 [3 ]
高项飞 [4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3] 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
[4] 郑州轻工业学院
关键词
小麦; 模型; 变量施氮; 精确农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探讨基于叶面积指数变化的小麦变量施氮技术,依据养分平衡原理和"作物-土壤-环境-技术"整体原则,采用土壤空间信息数据与小麦需氮量和各生育阶段叶面积指数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小麦播前施氮总量和播后精确追氮的数量模型。根据拔节期和抽穗期小麦的长势,对施氮量的初值进行订正,确定小麦的最适追氮量。在河南郑州市和鹤壁市两地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99和0.7169,达显著水平。与传统施肥技术相比,在相同产量下,使用模型后每公顷施氮量减少43.5 kg。该研究提出的基于模型的变量施氮技术,可以兼顾天气、地力和作物长势三方面因素,最终实现小麦的精确施氮,对促进精确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基于GIS的优质小麦变量施肥信息系统研究 [J].
苏伟 ;
聂宜民 ;
于振文 ;
李京 ;
陈云浩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7) :94-98
[2]   基于土壤肥力与目标产量的冬小麦变量施氮及其效果 [J].
薛绪掌 ;
陈立平 ;
孙治贵 ;
赵春江 .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03) :59-62
[3]   基于GIS的土壤肥力信息管理及棉花施肥推荐支持决策系统研究 [J].
吕新 ;
魏亦农 ;
李少昆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07) :883-887
[4]   小麦群体叶面积的动态模型 [J].
曹宏鑫 ;
刘世军 ;
张立民 ;
王法宏 ;
任德昌 ;
王旭清 ;
高亮之 ;
金之庆 ;
张继林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3) :246-248
[5]   汕优63冠层叶色变化节奏及肥料效应的光谱监测 [J].
陈玉泉 ;
王延颐 ;
孙玲 ;
刘羽 .
作物学报, 1997, (01) :95-101
[6]   水稻计算机模拟模型及其应用之一 水稻钟模型——水稻发育动态的计算机模型 [J].
高亮之 ;
金之庆 ;
黄耀 ;
张立中 .
中国农业气象, 1989, (03) :3-10
[7]   水稻群体物质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J].
黄策 ;
王天铎 .
作物学报, 1986, (01) :1-8
[8]  
水稻栽培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系统[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高亮之等[编著], 1992
[9]  
栽培与耕作. 梁金城,高尔明. 中原农民出版社 .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