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应力在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20
作者
王毅 [1 ]
宋岩 [2 ]
单家曾 [3 ]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构造应力; 油气运聚; 物理模拟; 成藏动力学; 构造活动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油气运移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在构造活动期,构造应力是油气运聚的主要驱动力。构造应力引起的沉积岩石变形导致构造应力场呈非均一性的分布,形成若干个能量汇聚或耗散中心,为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和聚集提供驱动力,油气从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油气运移具有沿破裂和断层向上运聚和从凹陷中心向周边运聚的趋势。破裂和断层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有利通道。准噶尔盆地在印支期和喜山期的构造运动最为强烈,构造运动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最大。印支期控制的石炭—二叠系油气系统,油气运移方向基本平行最大主应力梯度值的方向,油气运移从高值应力区向低值应力区运移,已探明的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主应力低值区以及应力等值线密集区的两侧。喜山期控制的侏罗系及第三系油气系统油气运聚主要发生在构造变形强烈的盆地南缘地区,油气总体运聚方向表现由南缘生油凹陷高值应力区指向北部低值应力区。盆地南部的呼图壁、车排子地区(独山子)、马桥和白家海等局部的构造应力低值区是油气富集成藏的有利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563 / 57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准噶尔盆地燕山运动期构造应力场模拟 [J].
杨伟利 ;
王毅 ;
李亚辉 ;
李元昊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2) :124-126+186
[2]   构造应力与油气藏生成及分布 [J].
孙樯 ;
谢鸿森 ;
郭捷 ;
苏根利 ;
丁东业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2) :99-103
[3]   应力对流体及油气二次运移作用的几种模式 [J].
童亨茂 ;
李德同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2) :27-30+5
[4]   沉积盆地的地球动力学 [J].
王东坡 ;
薛林福 ;
刘立 ;
杨光 ;
许敏 ;
王德勤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3) :11-15
[5]   构造应力场研究的新进展 [J].
万天丰 .
地学前缘, 1995, (02) :226-235
[6]   油气运移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J].
李明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4, (02) :1-6+119
[7]  
天然气运聚动力学与气藏形成.[M].宋岩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8]  
石油地质学.[M].张厚福等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9]  
岩石力学与构造应力场分析.[M].陈庆宣等编著;.地质出版社.1998,
[10]  
构造应力驱动与油气运移.[M].沈淑敏等著;.地震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