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T对美洲蠊L-酪氨酸脱羧酶的诱导作用(Ⅰ)

被引:5
作者
罗远
倪逸声
张宗炳
机构
[1] 北京大学生物系
关键词
诱导作用; 酪胺; 神经末梢肾上腺能药; 诱导效应; 电子效应; DDT;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在前一篇报告中,我们证实了DDT中毒的(虫非)蠊血淋巴中产生的神经毒素乃是酪胺。这种毒素的大量形成显然是由DDT诱导产生的。酪胺是酪氨酸在酪氨酸脱羧酶作用下形成的,因此我们研究了DDT对酪氨酸脱羧酶的诱导作用。我们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及薄层层析分析技术,比较了DDT处理与不处理(虫非)蠊血淋巴液及神经素(匀浆)中L-酪氨酸脱羧酶的活力。为确定DDT诱导该酶的机制,分别观察了加入放线菌素D
引用
收藏
页码:896 / 896
页数: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