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潮与教授:抗战前后政治与学术互动的一个考察

被引:35
作者
王晴佳
机构
[1] 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
关键词
学潮; 一二·一运动; 朱家骅; 姚从吾; 闻一多; 傅斯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65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030503 ; 0307 ; 060205 ;
摘要
抗战时期,昆明获“民主堡垒”的美誉与中国高等学府之南迁自有关系,但若把民主、自由思想在联大等大学中的成长壮大,完全归结于自由主义、中间势力的影响,或者中共地下活动的发展,显然不全面。国民党在校园的活动,特别是一些学术活动十分活跃,其目的虽在“党化”校园,但也使不同政治色彩的教授参与其中。教授中间的左、中、右三派曾和平共处,交往频繁。随着内战的全面爆发,国民党对学界的政策,从笼络转向高压,惨案迭次发生,左、中、右三派的重叠交叉不复存在。从抗战后期教授、学生和政府之间的三角互动中已可见国民党败势之端倪。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48+190 +190
页数:2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