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与社会学的中国化

被引:10
作者
石英
机构
[1]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社会学; 质性研究; 中国化;
D O I
10.15895/j.cnki.rwzz.2013.04.019
中图分类号
C91-03 [社会学方法论];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社会学中国化是时代的命题。我国恢复重建以来的社会学追随西方实证主义传统、崇尚精确量化研究的"统计社会学"成为主流。质性研究注重"参与性",强调个案和过程,遵循"理解原则",以其鲜明的人文特色与"科学的"量化研究形成对比,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学范式:质性社会学。中国社会学早期本土化探索的实践与质性社会学异曲同工。其成功之路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必须立足中国实际,凸显价值追求,植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社会学中国化应取道质性研究,回归人文传统。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3]   孙本文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学 [J].
周晓虹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3) :1-22+242
[4]   “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 [J].
彭玉生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2) :180-210+246
[5]   社会科学研究中质与量的方法选择 [J].
陈雯 .
重庆社会科学, 2009, (03) :115-118
[6]  
关于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的思考.[N].张宇;.光明日报.2012,
[7]  
从类型逻辑和总体逻辑理解定量社会学新范式.[N].周旅军;.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
[8]  
中国应创建世界一流社会学.[N].李毅;.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
[9]  
理论自觉与中国的学术话语权.[N].李潇潇;.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10]  
“主体建构”视角更应用于问卷调查.[N].潘绥铭;.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