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北部鲐鯵中心渔场形成机制的统计学

被引:9
作者
苗振清
机构
[1]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舟山
关键词
东海北部; 鲐鯵渔场; 形成机制; 统计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1 [水产数学、水产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鲐、蓝圆是东海北部主要中上层鱼类,其渔场的形成、时空变化受海洋环境因子变化的制约。研究其中心渔场的形成机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掌握鲐鱼洄游、分布规律、合理利用及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87-1990年在29~32°N、124.5°E以西海域的海洋环境调查资料和鲐渔场资料,在GIS平台上,运用稳健统计方法分析海洋环境若干因子和中心渔场的相互关系及其时空变化,确定形成渔场的制约因素,并研究中心渔场的形成机制,构建基于模糊聚类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试验确定以75%的隶属度作为判断依据,将得出的结果用1987-1990年及1997年的资料进行验证,发现用于指导生产能取得良好效果。研究表明,中心渔场的特征参数为,底层温度介于19.0~21.0℃,中心为20.0℃,盐度为33.0~34.5,中心为33.75,饵料生物量介于137~409mg·m-3之间。而且中心渔场的位置和水文要素的时空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底温和底盐,其相关系数平方最大分别可达0.9935和0.9988。构建数学模型用于东海北部鲐中心渔场形成机制的研究,实现对中心渔场时空预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定性分析方法的不足。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5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冬汛浙江中部渔场环境与带鱼汛期的关系 [J].
朱德坤 ;
俞存根 .
水产学报, 1987, (03) :195-203
[2]   东海西北部水团分析及与渔场的关系 [J].
刘树勋 ;
韩士鑫 ;
魏永康 .
水产学报, 1984, (02) :125-133
[3]   夏秋汛浙江渔场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 [J].
李平,苗振清,水柏年 .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5, (01) :20-28
[4]   东海北部近海夏秋季鲐鲹渔场与海洋水文环境的关系 [J].
苗振清 .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3, (01) :32-39
[5]   夏季东海水团变动特征及对鲐鲹渔场的影响 [J].
杨红 ;
章守宇 ;
戴小杰 ;
金承法 ;
吴伟忠 ;
隋洪波 .
水产学报, 2001, (03) :20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