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被引:18
作者
王朝海
周建华
王宗明
陆宁
兰光燮
聂宗平
机构
[1] 贵州省毕节地区农科所!贵州毕节
关键词
玉米; 纹枯病; 发生规律; 防治;
D O I
10.15958/j.cnki.sdnyswxb.2000.05.006
中图分类号
S435.1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玉米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结果表明 ,玉米纹枯病产量损失与病情严重度级别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一般苗期很少发病 ,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始病 ,抽雄期开始扩展蔓延 ,灌浆期至成熟期病情垂直发展最快 ,是危害的关键时期。初侵染源为越冬菌核及病残体。品种间发病差异明显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毕单 3号、毕单 4号、赫单 4号等属中抗品种 ,丰产性好 ,结合及时摘除病叶、病鞘以及对重病地块在抽雄期喷井岗霉素 ,可作为防治措施推广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49 / 35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摘除病叶防治玉米纹枯病的研究 [J].
卿九龄,黄成文,黄仁军,李青春 .
植物保护, 1994, (01) :4-6
[2]   玉米纹枯病侵染来源与侵染途径的初步研究 [J].
徐家兰,周保亚,刘逸卿,林明政 .
江苏农业科学, 1995, (01) :40-40
[3]   玉米对纹枯病抗性的初步研究 [J].
吴大椿,万明刚 .
湖北农业科学, 1995, (06) :39-41
[4]   玉米纹枯病产量损失测定和发生规律 [J].
梁继农 ;
陈厚德 ;
朱华 ;
刘文娟 ;
黄玉富 ;
刘荆 ;
赵桂东 .
植物保护学报, 1997, (02) :101-106
[5]   玉米纹枯病发生规律及测报技术的探讨 [J].
杨世文 ;
刘永发 ;
陈淑琼 ;
朱明德 ;
杜智华 .
病虫测报, 1992, (0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