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毁和刺激蓝斑复合核对内脏躯体反射抑制效应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杜焕基
赵燕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
关键词
抑制效应; 反射活动; 中缝大核; 躯体; 蓝斑核; 内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电刺激腓总神经对内脏躯体反射活动的抑制效应为指标,观察蓝斑复合核在此抑制效应中所起的作用,并对其作用途径进行初步分析。(1)损毁双侧蓝斑复合核大部分后,绝大部分动物上述的抑制效应有不同程度增强;(2)去大脑,损毁中缝背核或蓝斑复合核后方的相应区域对此抑制效应没有影响,此后再毁蓝斑复合核,仍可出现上述抑制效应增强的现象;若损毁延脑中缝大核区,则此增强现象不再出现。(3)以弱电流刺激蓝斑复合核中的某些点,本身并不引起任何效应,但可部分削弱腓总神经的抑制效应。据此推测,蓝斑复合核中某些成分的活动对针刺的下行性抑制效应起着紧张性的压抑作用,这一作用很可能主要施加于延脑中缝大核的痛觉调制系统或通过它来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6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几种针刺抑制内脏躯体反射的中枢机理的初步探讨 [J].
杜焕基 ;
赵燕芳 .
科学通报, 1978, (07) :442-446
[2]   5,6-双羟色胺对猫针刺镇痛的影响——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及荧光组化的研究 [J].
杜焕基 ;
沈锷 ;
董新文 ;
蒋芝华 ;
马维祥 ;
傅(夾贝)文 ;
金国章 ;
张振德 ;
韩怡凡 ;
俞蕾平 ;
冯洁 .
动物学报, 1978, (01) :11-20
[3]   刺激猫中缝核群对内脏躯体反射的抑制效应及其同针刺抑制效应的关系 [J].
杜焕基 ;
赵燕芳 ;
郑瑞康 .
生理学报, 1978, (01) :1-9
[4]   损毁大白鼠蓝斑或去甲肾上腺能上行背束对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 [J].
张德星 ;
白耀辉 ;
顾锡根 ;
单红英 ;
吴玮琳 ;
江振裕 .
科学通报, 1978, (02) :117-121
[5]   电针家兔督脉“穴位”对脑干中缝核及其邻近部位单胺类神经介质的影响 [J].
叶惟泠 ;
冯小椿 ;
赵丹凤 ;
张建伟 ;
张瑾 .
科学通报, 1977, (08) :367-368
[6]   针刺对内脏躯体反射的下行抑制的中枢定位 [J].
杜焕基 ;
赵燕芳 .
中国科学, 1975, (06) :631-639
[7]   针刺抑制内脏痛的实验研究 [J].
杜焕基 ;
赵燕芳 ;
蓝青 .
新医药学杂志, 1975, (04) :25-28
[8]  
A new major projection from locus coeruleus:the main source of noradrenergic nerve terminals in the ventral and dorsal columns of the spinal cord .2 Nygren,L.G.and Olson,L. Brain Res .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