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O-I群弧菌的繁殖生态学研究

被引:1
作者
王经邦
程孟珊
范哲燕
高金莲
洪雨文
洪黎民
机构
[1] 安徽省芜湖地区卫生防疫站,安徽省芜湖地区卫生防疫站,安徽省芜湖地区卫生防疫站,安徽省芜湖地区卫生防疫站,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
关键词
弧菌属; 黑斑; 胆囊; 寄主; 胆道; O-I; 泥鳅; 繁殖生态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者等于1964—1966年和1978—1984年,应用水中弧菌的常规试验分离鉴定法,对非O-I群弧茵在芜湖地区自然水系中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看到,非O-I群弧菌在河流、湖泊和沟塘中广泛存在。同时发现在捕获得黑斑泥鳅231条中检出有9条胆囊里生存有大量非O-I群弧菌(自然阳性率为3.9%,可信限为1—6%),泥鳅胆囊里生存的非O-I群弧菌数平均为149,500(63,000—236,000)/毫升胆汁。 相继,作者等将非O-I群弧菌加入缸水中(每毫升缸水中含弧菌约100个)喂养泥鳅,进行了实验感染试验。在喂养的鱼种中有黑斑泥鳅和鲫鱼,在自然气温25.5—29℃下,饲养3—4周。然后,采用无菌术解剖鱼类摘取胆囊,收集胆汁用生理盐水稀释后进行弧菌培养和鉴定计数。结果,在喂养试验的黑斑泥鳅91条中,检出有23条胆囊里生存有大量非O-I群弧菌(喂养试验阳性率为25.2%,可信限为16—34%),泥鳅胆囊里生存的弧菌数平均为146,000(73,000—219,000)/毫升胆汁。可看出,泥鳅胆囊里生存的弧茁数比喂养时加入缸水中的弧菌数约高700—2000倍。但鲫鱼胆囊里未检出弧菌。由此看来,非O—Ⅰ群弧菌的繁殖生态学与水生动物有关,黑斑泥鳅可能是其中之一。 作者等倾向相信非O-I群弧菌侵入泥鳅体内进入胆囊栖居繁殖,黑斑泥鳅有成为弧菌属菌群贮菌寄主和弧菌性腹泻传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2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产碱假单胞菌一个新变种 [J].
王经邦 ;
洪加浩 ;
张林普 .
微生物学通报, 1982, (06) :266-269
[2]   副溶血性弧菌的鉴别培养基——胶铁粒子琼脂的制备与鉴别效果 [J].
王经邦 ;
程孟珊 ;
高金莲 ;
范哲燕 ;
凌乾丽 ;
阎桂芳 ;
江遇婵 .
微生物学通报, 1980, (04) :165-168
[3]  
异养细菌鉴定的检索与方法.[M].(法)冈查洛夫著;徐浩译;.科学出版社.1973,
[4]  
细菌和放线菌的鉴定.[M].(苏)克拉西里尼科夫(Н.А.Красильников)著;阎逊初译;.科学出版社.1958,